第323章 两名嫌疑人-《分手你提的,我升官又后悔》


    第(2/3)页

    曾经那么确定杨春晓背后有人,但是就是审不出来。

    上面不让刑讯逼供,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公安分局也不敢做得太过,只能采取更有技术性,更柔和的手段。

    毕竟杨春晓并不是一般人,他曾经是县委办公室主任,父亲曾任天元市政府副秘书长。

    一旦把事情闹大了,被某些人利用,影响可能会不受控制地扩大。

    “他们都是哪里人?身份信息?”

    许知远没有说出发生在沈玉茹家里的事情,而是从另一个角度问道。

    “左边的这个叫庞殿福,三十二岁,天元市人,右边的叫孙兴发,二十八岁,绵州市人。这个孙兴发就是有案底的那个人,开锁技术不错。”

    李铁民用手指着屏幕介绍起来。

    “这个孙兴发交代,一个陌生人找到他,办这件事情。而庞殿福则是他找的,雇佣费用是五千元。这个价格远远高于市场行情,也就是说庞殿福知道是雇佣他干一些见不得光的勾当。”

    “那个孙兴发有没有交代,雇佣他的人花了多少钱?”

    许知远蹙眉问道。

    “说总共给了他六千,但是,谁都不是傻子,他与庞殿福有转账记录,五千元,这个抵赖不了。这个基础上,他肯定要把价格给压下来,以减轻惩罚,但是他想的的太简单了。”

    李铁民冷哼一声说道:“其实我们在审问的时候,会问很多细节,很多意想不到的细节,而且不会给太多的时间去思考,完全凭借本能。哪怕犯罪嫌疑人去记忆,我们也会问大量的无用信息。”

    “一方面是从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信息中寻找破绽,寻找那些他们自相矛盾的地方。”

    “另一方面,这些信息,我们还会反复地问,一个人在这么短的时间,如此仓促地回答问题,如果是假话,只要隔时间长一些,根本无法记住自己是怎么回答的。尤其我们还增加了难度,问了一些大体相似的问题,这样就更不容易准确记忆了。”

    “呵呵,这里面的学问真不少啊!”

    许知远点了点头,觉得李铁民肚子里还真有不少东西。

    李铁民笑道:“我可是干了二十多年的刑警,就是硬塞,脑子里也能塞进不少东西,许主任,这才是第一次审问,再审问一两次,我们就能甄别出他到底哪些是真话,哪些是假话。而且,他们两人的手机都已经没收,可以从里面查找可能有用的信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