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圣贤之路-《全知全能者》


    第(2/3)页

      就好像大宋开国之初,宋太祖赵匡胤打下南唐,把南唐后主李煜封为“违命侯”一样,侯爷是假,“违命”是真,此际,对于苏轼来说,副使是假,团练,不,拉练是真。

      用后世的话来说,劳动改造是也。

      既然是劳动改造,薪水肯定是没有的,既然是劳动改造,住房肯定也是没有的。

      自力更生嘛!

      都给你提供了,食住无忧了,还谈什么劳动,还谈什么改造?

      所以苏轼一家大小十余口来到黄州,面对的便是这么一种情况。无食,无住,无钱,无任何收入来源。——其中困窘,不必详述,因为那太令人心酸。

      更何况,此前的苏轼,不是一般人,而是苏书记啊!是名动天下的苏大人啊!

      这前后的境况之差,何异于天壤之别!

      后由苏轼老友马梦得出面,为苏轼求得州府东门外过去军队的故营地数十亩,自行开垦。注意,是东门外!不是西门外,不是南门外,也不是北门外!

      为什么特意强调这一点?

      因为一个旷古绝今的名号,就将在这里诞生。

      就在躬耕期间,苏轼写了一首组诗,命名为《东坡八首》,东坡,东门外的坡地。

      一

      废垒无人顾,颓垣满蓬蒿。谁能捐筋力,岁晚不偿劳。独有孤旅人,天穷无所逃。端来拾瓦砾,岁旱土不膏。崎岖草棘中,欲刮一寸毛。喟然释耒叹,我廪何时高?

      对曾经的苏书记来说,劳动,是很辛苦的。

      更何况,这不是普通的荒地,而是军队驻扎过的营地,板实的地,遍是瓦砾以及荆棘,一天干到晚,也看不到有什么成果,但是没办法,“天穷无所逃”。

      有块地给你已经很不错了,你还能奢望什么呢?

      然而,骨子里,苏书记是一个很骄傲的人,骄傲,使他乐观,也强迫他乐观,让他不能容忍被外界的困境所打倒。“别低头,皇冠会掉,别流泪,贱人会笑。”

      后世,有句话是这么说的。

      苏轼不知道这话,但他,用自己的行动在诠释着这话,用自己的骨头,在支撑着这话。

      二

      荒田虽浪莽,高庳各有适。下隰种粳稌,东原莳枣栗。江南有蜀士,桑果已许乞。好竹不难栽,但恐鞭横逸。仍须卜佳处,规以安我室。家僮烧枯草,走报暗井出。一饱未敢期,瓢饮已可必。

      这荒地虽差,但还是可以有适当安排的。

      低洼的地方,可以种稻种麦,高坡之上,则可以种些枣树栗子树。江南有老乡,已经答应送我点桑苗了,我还想栽点竹子,但就怕竹根在地下四处乱长。

      此处还要找个较好的地方,起个房子。

      小僮烧荒草,发现这地上居然还有一口老井。

      哈哈,老天待我真是不薄,饱腹暂时还不敢说,但已经渴不着了,也不用辛苦地去远处挑水了。

      三

      自昔有微泉,来从远岭背。穿城过聚落,流恶壮蓬艾。去为柯氏陂,十亩鱼虾会。岁旱泉亦竭,枯萍粘破块。昨夜南山云,雨到一犁外。泫然寻故渎,知我理荒荟。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雪芽何时动,春鸠行可脍。

      这里,远处原有喷泉形成的小溪潺潺流过,但是一路肥了各种野草,小溪最终汇成一个小鱼塘。此际,岁逢大旱,泉枯了,鱼塘也干裂了。

      老天又来垂青我了,知道我在开荒,所以特地下了一场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