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任性的皇帝-《宋帆》


    第(2/3)页

    赵佶略感惋惜道:“可惜朕无缘得见仙翁,否则定要请教仙翁得道之术。”

    “陛下,您乃天帝之子,得道乃水到渠成之事。”林灵素插道。

    “哈哈,道长说的有道理。杨帆,听说你有军国利器制作之术要献上,快说与朕听听。”

    “是,回陛下,我所献利器,一个是枪,一个是炮。”说着从怀里掏出昨天画好的枪炮的结构图,双手奉给赵佶。

    赵佶将图铺在案几上,看了一会,皱着眉道:“此物好像是火器,可又与我大宋的有很大区别,不知此物威力如何?”

    “枪,中间上方只留出一个不到一米见方的网眼。场地的两侧是两排木制的长亭,其中北侧亭内有只有一张雕龙红漆木椅,一看便知是皇帝的包厢,而南侧亭内则有几根长凳,也不知是运动员替补席还是观众席。

    看来时候还早,逑场上只有杨帆林灵素两人,两人便在逑场南侧的亭内坐下。杨帆请林灵素先介绍了这宋朝蹴鞠的踢法。原来这时的蹴鞠基本上是表演性质的,分“筑球”和“白打”。其中“筑球”更强调“比赛”性,两队隔着网子比技术,比射门,比赛结果看两队射门的比分,“门”则是球场中间大门上的网眼;而“白打”就是纯粹类似踢毽子的表演。这与现代的足球相差很大,恐怕唯一相同的地方便是不能用手触球,这让杨帆这个一直以足球发源于中国而感到骄傲的球迷有些失落:如果按宋朝这样的比赛规则,中国足球早就夺得世界杯冠军了,就像没有身体对抗、隔个网子比赛的乒乓、羽毛一样。

    两人坐了一会,逑场上陆续有人来了。先是一群太监抬来了几张案几和椅子放在皇帝包厢之内,又将几十个蒲团分别放在逑场的东西两端——这应该就是替补席了,宫女们端来了水果、茶水之类放在案几上;后来参加比赛的“运动员”也到了,大约三十几人,明显分两队,每队人员的服装基本统一。队员们稍事休整,便开始进场热身,两队人员分列逑场两边,各围成一圈,进行传球练习。在杨帆看来,这些队员的球性非常熟练,有点像后世的花式足球,每个队员接到球后,做几个花式表演,然后再传给下一位队员,球始终不曾落地。

    “皇上驾到!”杨帆正看得有趣,司礼太监那尖尖的喊声从大门口传来。随后赵佶便出现在众人的视线之内,而赵佶的身后还跟着约二十几人。逑场上一干人等都转身肃立,等赵佶走近,一起躬身行礼并山呼万岁。赵佶道声平身,便走向自己的包厢,跟在他身后的人,除了一个年约五十、玉带华服者和几个随从之外,其他的都朝杨帆和林灵素所在的亭子中走来。杨帆仔细一看,这些人有男有女,有大有小,也不知什么身份。这时那边的赵佶已经坐下,一眼看见对面的杨帆和林灵素,便向他们招招手,示意到自己的包厢来坐。两人赶紧俯身作揖,表示领会,然后向北面的亭子走去。刚出亭子,却迎面碰上了向这边走来的那十几个人。走在最前边的一个穿着白袍的青年,长相俊朗,见到这人,林灵素躬身施礼道:“贫道参见殿下。”杨帆也赶紧跟着施礼。

    “噫?”白袍青年身后的一个女子,看着杨帆禁不住发出好奇的声音。杨帆随声看去,原来是一个小萝莉,也就十三四岁,长得十分清秀,一看便是个美人坯子。

    “道长有礼了。”白袍青年回礼道。林灵素叫他“殿下”,杨帆推测可能是某个皇子,看情形身后这些人应该是他的兄弟姐妹。

    稍一寒暄,两帮人便继续向前走去,等与那小萝莉错身之后,杨帆不自觉的又回头看了一眼,而恰在此时,那小萝莉也正好回头,两缕好奇的眼光撞到一起。杨帆禁不住摸摸头上的方巾:自己除了头发短之外,没有什么和古人不同的地方啊。

    “来来来,我为大家介绍下。”杨帆和林灵素来到“包厢”向赵佶见过礼后,赵佶知道在场的肯定有互相不认识的,便主动替他们引见。

    “杨卿,这位是我大宋御前指挥高太尉,也是我大宋蹴鞠高手。”赵佶指着一边的华服老者道。

    “下官见过太尉!”——高俅!杨帆脑袋里条件反射地蹦出了这个名字。

    “哈哈,这位肯定便是皇上说过的,来自神仙国度的杨帆杨子航了。果然气宇轩昂、一表人才。”

    “太尉过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