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四章 梅殷:不好意思,我掀桌子了!!-《大明:天天死谏,朱元璋人麻了》


    第(1/3)页

    想着这些事情,梅殷一时之间都多少觉得有些头疼。

    着实是这个事儿,在这个时代有些不太好做。

    不过,这事儿就算是难做,那也得做。

    毕竟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别管怎么说,今后必然要把这事儿给做了。

    但是……该怎么做,还是要有一定的讲究。

    梅殷最想走的路,自然是要说服朱元璋,还有朱标他们。

    让他们能够支持自己,理解自己。

    从上至下的对这个事,来进行全力支持。

    但是,这种事想要实现并不容易。

    毕竟这事影响深远,里面牵扯到的利益太大。

    涉及的人太多。

    他自己也没有特别行之有效的办法,向朱元璋证明,并让他们非常相信这事,有多么大的前途。

    又有多么深远的影响。

    所以一番的思来想去之后,梅殷觉得,最好的办法,那便是在今后先创办出一个学堂。

    教育出一部份的人。

    与此同时,也做出一些成就来。

    从而让朱元璋他们,切实地看到自己所教授的知识的重要性。

    如此,再谋取朱元璋,朱标他们的大力支持。

    只要给的甜头足够多,在今后老朱一定会会大力支持这些。

    通过这些时间以来,对朱元璋的接触,梅殷发现老朱在很多事情上,其实很务实。

    相应的,在不少事情上也就有点不见兔子不撒鹰的架势。

    但是让他见到了好处,并且知道还是天大的好处之后。

    那他的态度,肯定是变得极为不同。

    这事儿,在梅殷看来,也就朱元璋在的时候,推行最容易。

    梅殷可是很清楚的记得,朱元璋可是把孟子这个亚圣,都给从庙里面给弄出来了。

    从这里就能看得出来,他对于儒家并没有想象中的尊重。

    朱元璋性格强势,行动力强。

    而且,有些事一旦认准了,就有股拗劲。

    还是开国皇帝。

    极为有威严。

    最关键的是敢动手杀人。

    若是他在的时候,都不能把这事给弄成了。

    那就别指望,别的皇帝了,没戏。

    梅殷很清楚他做的这事到底有多大。

    想要成功推行,那绝对是少不了当权者的支持。

    要是没有当权者,强有力的支持,变法这种动了无数人利益的大变革。

    根本就没有办法推行下去。

    所以,这事今后肯定是要让老朱他们大力支持才行……

    心里面对此有了一定的计较,梅殷便逐渐的放下心来。

    不在这事上多想了。

    再说,消息距离做这些事儿还早,今后还有很多的时间,对这个事来进行思索。

    看看能不能找出一些,更为完善妥当的办法来。

    也可以先想方设法的,探探朱标他们的口风。

    万一老朱他们给直接就同意了呢……

    而且再说到了现在,他也只有数学教材而已。

    至于这才出现的物理教材。他没有拿到手中。

    需要下次朱元璋来到双水村这边时,对朱元璋进行死谏,才能拿到。

    这事儿在梅殷看来,是比较难的。

    毕竟老朱来一次,自己就死谏他一回。

    尤其是上一次的死谏,闹的动静是真的不小。

    再想让老朱来双水村这边,只怕没那么容易。

    而是,在梅殷思索着这些事情时,也有一些人读书人,正汇聚在一起,积极的推动着一件事儿。

    这件事儿就是恢复科举!

    如今的大明,公认的天下文宗,非宋濂莫属。

    就是那个写了送东阳马生序的那个宋濂。

    宋濂除了名头大,为文坛之领袖之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

    那就是太子朱标的老师。

    而且还是特别受太子朱标尊敬的那一位。

    太子在皇帝那里有多大的面子,又有多大的权势,众人都知道。

    所以这事儿,以宋濂为首再正常不过。

    说起这事儿,他们这些人就也觉得有些难受。

    毕竟此前,经过他们千辛万苦的努力。

    终于是说动了朱元璋开了科举。

    这件事儿对于他们而言,当真是一件无与伦比的盛事。

    科举才是他们这些文人士大夫阶层最为重要的一个事情。

    没有之一!

    这是他们的根基之所在!

    只要皇帝坚持以科举取士,而科举考试的内容,还是他们儒家的东西。

    那么别管读书人里,谁在浮浮沉沉,但有一点终究没变。

    那就是整体的读书人的利益,能够被保存。

    并且还会随着时间的发展,越来越壮大。

    尤其是一个国家经历了几个皇帝之后,更是如此。

    随着那些在战场上,追随着皇帝的开国功勋们,一个个的去世,位置腾出来。

    到了后面,从朝到地方,占据主导地位的一定是他们读书人!

    这点原因倒也简单!

    毕竟开国之战,一般而言只有一次。

    但是科举往往三年取士一次。

    还在整个社会,都形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风气。

    会有无数的人,为之皓首穷经。

    只要把读书和做官联系到一起,儒家的地位就牢不可破!

    这自然是他们这些人所积极推动的事儿。

    而在他们的积极推动之下,洪武皇帝终于开了科举。

    他们以为终于是大获全胜了。

    今后都不必再为这个事多操心。

    哪能想到,这一次科举之后,皇帝老儿直接就把科举给停了。

    非要说科举取士,取的都是庸才。

    一个个看起来名头不小,却那都是只会读书的书呆子。

    并且后面又设立了国子监,自己培养生员。

    想要取代科举取士。

    这自然是他们所不愿意看到的。

    为此一直在进行着努力。

    但一直到现在,朱元璋都没有松口。

    虽然他们都很清楚,科举取士不可能一直被停。

    这才是征途

    不是哪个皇帝能够阻止得了的。

    就算是朱元璋似乎要无限制的,把科举给停下去。

    他们也清楚,过上一些时间之后,科举一定会被再次恢复。

    但科举一日不恢复,他们就一日不心安。

    在这件事情上,众多的读书人可谓是无比的团结。

    也都觉得朱元璋这个要饭花子,特别的难伺候。

    这要饭花子放牛娃,真是没一点眼光。

    什么叫做选举的人只会读书?

    读书有什么不好?

    读圣贤文章这些才是最为重要的事。

    只要通经义,别的也就都通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