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进士科与诸科(感谢书友熿裘盟主)-《章越道最新章节列表》


    第(2/3)页

    当章越五日内背下论语时,郭学究与郭林已真正确信了章越是有才华的,至少是背诵上的。

    论语后面的功课都在讲注释。

    宋人对论语的口义,注释很多,最有名的莫过于赵普那句‘半部论语治天下’。

    说他当宰相时,遇到有疑难不能决断的政事,就拿论语出来翻一翻,从中找到答案。

    不过这句话出自宋人笔记,并没有着实的史料证明。宋史记载是赵普早年不学有术,为宰相后被赵匡胤屡劝你要多读些书才行。赵普晚年手不释卷,一回家就从箧里取书读。

    赵普死后,家人发现他的书箧里只有论语二十篇。

    后来这句‘半部论语治天下’与宋太祖那句‘宰相须用读书人’,一直成为儒生的美谈,其实无论读什么书,最重要的是人而不是书。

    待章越自言将论语背下后,郭学究时常夜不能寐,庆幸有如此‘良才美玉’,又生怕在自己手中糟蹋了。

    这一日,章越已熟读论语后,郭学究亲自找到了章越,先是一脸严肃的样子,然后说了一通话。

    “子曰,其为人也,温柔软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乐,乐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洁静精微,易教也;属词比事,春秋教也。”

    章越听郭学究的意思,他是列举了孔子所言读《诗》,《书》,《礼》,《易》,《春秋》五经的妙处。

    不过章越明白这前面都是铺垫,后面才是内容。

    于是郭学究认真地问道:“你于贡举一道将来如何打算的?”

    章越道:“学生不明白,请教先生为学生解惑。”

    郭学究抚须道:“本朝贡举分为常科与制科。制科顾名思义,须由天子下诏专门为招揽人才而设。

    “制科收录极少,且不因时而设,故而老夫没听过哪个读书人以制科……”

    “本乡先达吴相公,不正是以制科授官吗?”

    章越忍不住出声,他上一世混论坛时就是etc,好抬杠不能自已。而章越所言的吴相公,就是当朝宰执吴育。前不久章越还在彭县尉那见过他的侄儿。

    郭学究点头道:“正是,为师疏忽了。本朝两百年来制科入三等者,唯吴相公一人也!制科入三等更难于得状元,本朝状元迄今几十人,但制科三等仅吴相公一人,你说是不是制科更难于常科。”

    下面郭学究所言的常科就是众所周知的科举方式。

    而常科就是固定几年一贡举,说是常科其实也不常,比如有两年一贡举,也有四年一贡举,甚至有五年不贡举的。但近年来已定为两年一贡举。

    郭学究又道:“常科也分两科,进士科与诸科。所谓诸科也就是唐时的明经科,但进士科却一直称谓不便。”

    “进士科论诗赋策论及帖经墨义。但诸科不用诗赋策论,只帖经墨义就好,我就先与你说说诸科吧!”

    所谓贴经就是考书上原文,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给你盖住上句,让你写下句,或盖住上句写下句如此。但常科里不会如此简单,一般是盖住好几个字如此。

    墨义就是把‘三人行,必有我师’的意思解释出来。常科只考帖经与墨义,说白了就是考你背书的功夫!

    宋朝诸科有九经﹑五经﹑开元礼﹑三史﹑三礼﹑三传﹑学究﹑明法等等。

    章越心想以郭学究言语里的意思,暗示自己靠诸科是再明显不过。而进士科的诗赋策论是要看才学的,且没有统一的标准。

    以寒家子弟而论,没有人传扬你的文章,将你引荐给公卿,往进士科走希望太过渺茫。唯独死记硬背的诸科有较大的希望。

    郭学究问道:“三礼可乎?”

    三礼科就是《礼记》,《周礼》,《仪规》。

    章越摇了摇头道:“太少。”

    郭学究满是欣慰,他方才其实在‘问志’。章越没有为了偷懒去选学究科,也没有不‘尊经’选三史,开元礼,明法等科,这说明此子可以造就。

    郭学究又问道:“三传可乎?”

    三传是《春秋左传》、《公羊传》、《穀梁传》。三礼加在一起大约二十万字,但三传仅左传一本就二十万字。

    “还是太少!”章越毫不犹豫。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