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节 识人不明-《铁血铸新明》


    第(1/3)页

    第一卷风起于飘萍之末

    “破虏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诛杀高起潜,夺其兵权,合兵一处,驱鞑灭虏易如反掌,此为上策?

    难道不知你这是与造反并无二致耶?抑或是想你秦家家庙不存否?

    休得怠慢不敬,赶紧说中策和下策。”

    昨日秦浩明正要说计策的时候,被赵县县令打断,城内部分粮草被积水腌渍,需要将士抢救。

    直到深夜方才理顺完毕,故而今日一早就找秦浩明旧事重提,哪知居然是这样一个所谓上策?

    也就是秦浩明敢在他面前说这样的话,也就是他一副瘫倒在太师椅上懒懒散散,仿佛开玩笑的口吻,他卢象升才不至于生气。

    换了其他任何人,说不得就是轩然大怒,抑或……

    唉,秦浩明心里微叹一声,初次试探宣告失败。

    自己小心翼翼,三分真七分假,挟着不败威名和卢象升对他的赏识,又巧借时局的发展,犹自难以成功。

    可见,君子可欺之以方,然不可罔也?

    卢象升对自己没有戒心,但超越原则的东西,他心中自有坚持。

    “中策自然就是固守赵县,以不变应万变,坐等时局发展即可。至于下策,不提也罢。”

    秦浩明显得有些意兴萧索,语气阑珊。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该做的自己已经都做了,自问无愧于心。

    当一个庞大机构的最高领导层出现严重问题的时候,整个机构就会像一口搁浅的鲸鱼一样,貌似身体强大,却连翻身都极其困难,只能任人宰割。

    统一军队指挥权、粮饷补给、下一阶段的行动计划等,有多少事情需要协调统一,需要言明权利责任?

    可惜崇祯帝坐在北京城里依旧毫无动作,仅派司理监李从化过来犒赏,实质性的解决方案没有一个,有卵用?

    唉!

    轮到卢象升长长叹口气,自己苛求过甚。

    情况明摆着,建奴若是不攻城,天雄军将士能战之士二万人马都没到,如何是五六万建奴对手?

    之前,秦浩明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利用建奴麻痹大意,不了解情况,颇和孙子兵法中: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