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节 逃之夭夭-《铁血铸新明》


    第(3/3)页

    他说的这些,并非空中楼阁水中之月,都具有一定的操作基础。

    这些年,昏聩的大明朝廷,自毁长城的事情干得少吗?

    “只是我们损兵折将撤退关外,回去皇太极那里不好交代呀?”

    秦浩明的事情解决,杜度心里也松了一口气。可说实话,对皇太极的手段,杜度心里还是有一些恐惧。

    “无妨!汉人说得好,兵无常势,水无常态。战场变化莫测,纵偶有小挫,我们骚扰大明的战略基本达成。

    再说,天启帝师孙承宗阖家背杀,足以让我等稍为******主要还是阿巴泰和岳托之死,让皇太极有些说道。然目前的形势,却不容我们思虑太多。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皇太极也不能一味苛求!”

    多尔衮摇摇手安慰杜度,踱着方步,缓缓的沉声说道。

    对于皇太极,他心中是及其复杂的,很难以用喜恶来形容。

    当然,在个人情感上,他恨不能生啖皇太极。

    可对于皇太极把后金带到如今蒸蒸日上的地位,他多尔衮还是佩服其谋略的,想来他应该不会如此不智。

    多尔衮的话在情在理,杜度略为安心,反正他不是主帅,板子也是先打在多尔衮身上。

    “杜贝勒,安排两百名精锐死兵,我们也不能大明如此轻松。”

    多尔衮的脸上闪过丝丝狰狞,临走前,他还要稍作安排。

    作为一名统帅,多尔衮无疑是合格的。战与不战,是多尔衮能够控制和选择的。

    可积蓄自己的实力,削弱敌人的实力,从而达到不战而胜,或者以最小的代价取得胜利,才是真正的战略。

    无疑,目前多尔衮的选择符合战略需求。

    这也是大明和建奴的区别,领兵在外,多尔衮可以自己做主,而大明的将领却不能。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原则。

    但凡明君圣主,只要头脑清醒,对于征战在外的将帅,只是遥相节制、赋予将领充分的自主权。

    而非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地干预前线兵务。结果往往是前者得胜,后者败北。

    因为胜败乃一瞬间之事,战机不可失,需要双方统帅对战机的利用、转换、把握能力。

    而不是像大明一样,僵硬的听从兵部安排。

    “正有此意!”

    杜度明白多尔衮的心思,高兴的领命出去。

    虽然被迫撤退,可大清从来没有吃过如此大亏,自然要报复才是。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