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节 能做不能说-《铁血铸新明》


    第(2/3)页

    “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谓以天道。”

    看得出来,卢欣荣深受传统儒学影响甚大,回答得非常从容。

    “其实啊,伯玉所言皆已过时,不能适应今后形式的发展。”

    卢欣荣洋洋自得间,却被秦浩明泼了一盆冷水。

    “哦?秦督有何新颖之言,请不啻赐教。”

    若不是知晓秦督不会无的放矢,卢欣荣会当是他在开玩笑。毕竟千百年来,这一套理论早已深入人心。

    秦浩明看着支起耳朵认真听的三人,脸上不可自抑的露出微笑,有些恶作剧的感觉。

    “所谓王道,便是不听话的,杀掉!

    霸道?听话的,也杀掉!

    天道?一边杀,一边高喊天诛之!

    儒家之道?杀之前告诉对方一声。

    帝道?我要你死,你就必须死!

    哈哈哈……”

    三人目瞪口呆,看着哈哈大笑的秦浩明,竟然不知如何作答。

    可卢欣荣细细一想,猛然发现秦督说得还真有道理,只不过这道理分外直白,被剥掉了那层用来遮掩真实的修辞外衣罢了。

    半饷,董长青也回过神来,喃喃说道:“这总结,还真是精辟啊!

    “霸道御国不长,王道御国不存。以王道治国民、以霸道拒外邦,以文治为皮、以武治为骨,秦督是想说这个意思吗?”

    卢欣荣思索一番后,才对秦浩明问道。

    其实他心里清楚,孔孟之道中所谓的王道、霸道、帝道等等,根本不适合用于纷争乱世,没有武力、空有仁德,这有什么用?

    难道孔孟之说可以抵御建奴几十万兵卒?

    这也是他不看好大明朝廷的原因之一。

    秦浩明深深的看了卢欣荣一眼,点点头又摇摇头,相当不错,除了受到时代思想的束缚外,其他基本一语中的。

    “文武并重,依法治国,内圣外王,才是现在本督所尊崇的。

    对于那些顺的人,应该给予恩惠、赏赐、祥和,比如国内的百姓、臣子,应当给予他们嘉奖,不至出现民怨。

    而对于敌对的外邦,就必须结交讨伐并举,竖起强国的威信,这才能在这缤纷乱世立足。

    总结下来就是八个字,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