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二章 粮价-《大汉龙骑》


    第(2/3)页

    其实他这也算是微服私访,但在古代微服私访又哪有像电视里康熙那样,真实的写照却是皇帝还没出宫门,早就在民间传的沸沸扬扬,莫说体察民情了,就是真能体察,那也全是一些虚假的,经过刻意修饰的信息。

    如康熙所言,百姓都认识他,知道他的外貌,就是真的微服私访,也很快会被认出,这样的微服私访不仅无法体察到真实的民情,反而还会让天子误以为国泰民安,这也是康熙等古代帝王为何极力反对微服私访的原因。

    而每个人在看待同一件事情上往往或多或少都会带上个人情感,即使皇帝查到一些民情,但处置起来也难免因为个人因素掺杂而有失偏颇,所以佛祖才会割肉喂鹰,所以很少有精明的帝王去微服私访或体察民情,这样得来的消息还不如多设采风吏,通过采风吏来了解民间疾苦的多。

    就拿刘澜进入沛县,虽然他来的消息绝密,可是他需要进城吧,进城就需要路引,他这样的人物来小沛,城门校尉一得信敢不立即就向简雍几名地方大员汇报?这也是为何刘澜刚出了米店,就看到了简雍与徐盛,毕竟他是从城外而来,若是在县衙或是皇宫。只怕此刻的粮店老板就是地方官吏安排的人手了,哪能探听到粮价涨了一倍,那时他得到的信息绝对是粮价不仅没涨反而还降了三四成。

    二人侍立在一旁,拱手施礼。道:“宪和,文向见过主公!”

    “嗯!”刘澜应了一声,道:“走吧,回县衙内再详谈!”一众人相携回到府衙,来到议事厅中。落座之后只听刘澜说道:“我此次前来小沛,主要是为了二件事,但刚才经过私下了解之后,却又增加了两件事,这四件事我希望你们能够解决好!”

    刘澜的开场白说完,不等他几人表态,又说道:“第一件事就是粮价的问题,这是宪和你的职权范围,现在的粮价要比往日高出一倍,这个价格在荒年看似正常。但诸位当知民以食为天,这个价格还是太贵了!”

    刘澜说得语重心长,可简雍却是一脸苦涩的出列,道:“主公,这个价格已经是经过官府三番数次强令弹压了,若是再压,恐怕就要出乱子了!”

    “你可以出面把这些粮商幕后东主约出来谈一谈嘛,甚至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用军粮来回稳市价,现在只是来些乱民就让粮价涨了一倍,若蝗灾一旦蔓延至小沛。这粮价还不涨到没边了?”

    刘澜的面色变得越来越难看了,他不相信简雍这些人真的去想办法解决粮价问题了,他反而从中看到了中国从古至今士大夫阶层轻民的一些影子,这样的思想不能有。他必须要让手下官僚知道,鱼和水的关系。

    “一国之根本在民,但这句话同样适用在小沛,一县之根本同样在民,如小沛富户说到底也是民,只不过他们掌握着更多的资源。但不能因为他们手中这些资源就让你们有了重视富户的利益而轻视了小民利益的想法,你们身为父母官,不仅只去维护富户的利益,更要维护黔首百姓的利益。”

    “维护粮价势在必行,宪和可以放手去干,甚至在关键时刻允许你有取消不法粮商继续经营的资格。”刘澜珍而重之的说道:“但还有一些粮商,是从外郡购粮回小沛贩卖,像这样的粮商,就难免要酌情处置了。”

    刘澜想了想,道:“这样一来,就需要官府抽出一些人手,来算量一下他们的成本与利润,首先要保证粮商不赔本的同时还能让他们以较合理的价格将粮食贩卖出去,所以粮价就应该由官府来定,而不是这些粮商想卖多少就卖多少!宪和明白了吗?”

    见他点头,刘澜又补了一句,道:“而这个价格就作为日后的统一标准,丰年时,官府可以以此价格从百姓手中购粮,而灾年呢,官府再已此价格售出,这样才能保证百姓最根本的利益,还有就是我们要遵循市场规律,而限价只是对于粮食这样的重要军事物资,至于其他货物就无需了。”

    其实古代如盐铁甚至官酿酒都是由政府专卖,由政府把持虽然有平稳盐铁物价的有利一面,但不得不看到百姓拿同样的钱却买不到好货的不利一面,但现在还不是将盐铁私营的良机,但对粮食限价却是刻不容缓。

    “第二件是难民问题!”刘澜顿了顿,道:“你们通过募兵安置流氓的措施我首先是肯定的,做的不错,但不管是募兵,还是募屯田军,首先一点,军事上的一些重大决策你们应该先向我汇报,而不是没我的首肯,就私自募兵!”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