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丰县乱了-《大汉龙骑》
第(2/3)页
刘澜送别了三老,直奔议事厅,推门而入,以在此等候多时的关羽与徐庶立时起身,来到主位之上示意两人落座后,道:“你们俩谁先说?”
方才两人已经有所交流,徐庶的事情相较于关羽这边就不算什么了,原本应该关羽先说,可后者却因为这事涉及到吕布,强烈要求徐庶先说,毕竟这事儿可轻可重,相较于他这边已知的结果,沛郡那边不确定的因素太多了。
所以徐庶当先开口,道:“丰县乱了。”
“刚才陈果已经说了,具体说说丰县现在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刘澜习惯性搓着手指,吕布一直拖着拒不前往青州,原本刘澜便打算趁着秋收一举攻破吕布呢,没想到吕布那边到先乱了,这正好为他提供了一个更为合理的出兵借口,虽然刘澜从不讲究什么出师有名,这就是骗骗人的话,就像公孙瓒出兵冀州一样,只要招个借口就好了,如今刘澜都想好了借口了,结果发生了丰县乱了的事,现在好了,连借口都不用找了。
吕布取消了我们在丰县的新政。徐庶开始把他所了解的情况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本来嘛郡县新政主要是以商业为主农业为辅,而偏生刘澜呢又只管了吕布万余人的口粮,无粮可以维系他那么庞大部队的吕布就只好从百姓身上想办法,加了重税,不收五铢钱只收粮秣。
尤其是新政之后,丰县大户虽然有地,但佃农甚少,无法耕种,地荒了不理不顾,而小农则因地少农耕之余从事些工商,所以倒也日子过得不错,可在蝗灾之后,虽然宪和极力抑制粮价,可始终居高不下,如果是以前,五百五铢钱就能买到一石米,可现在买一石米却要花整整八百五铢钱,而吕布偏偏又只收粮秣不收五铢钱,百姓只得花大价钱购买粮食,粮食猛涨,百姓不堪重负,民愤极大,再加上吕布又在丰县劝农抑商,百姓若再从事工商,只能入工、商贱籍,有关系的百姓则被迫选择去给大户当佃农维持生活,而没有门路的百姓便被逼的倾家荡产,而吕布为了收税,先是复置了人头税,又取缔了交易税改收过税与住税,把原本富足的丰县搞得乌烟瘴气。
刘澜气急了,早知如此,当初就不该让吕布入驻丰县,可现在说这些都已经晚了,不过既然吕布自作孽,那刘澜就只能送他最后一程了,可是他突然想到了另外一件事儿,不由得眉头皱起,气道:“要么不出事儿,一出事挨着来,这个吕布也是的,怎么想的,还有那个陈宫,就如此短智么,看不出继续执行新政只会让丰县变得更富足么!”
“唉。”徐庶一叹,这事儿啊也就是在刘澜身边的人能够理解,可天下其他人还是儒家那一套老思路,转不过弯来,不仅如此只怕私底下还会抱怨主公不从圣人教诲,教唆百姓弃农从商吧。”
“鼠目寸光!”始终没插过一句话的关羽终于开口了,可不得不承认,兴工劝商带来的直接后果便是奢侈****之风的盛行,其实这事早就出现,王符在潜夫论中就有过叙述,可以说间接导致了已经盐铁私营再一次回归国有,可是这却并没有解决汉代开始的奢侈享乐之风,虽然。
而随着刘澜在沛郡大兴工商,奢侈享乐之风几乎达到了顶点,这同样引起了徐州官员的注意,劝说不断,在他们眼中看来,正是刘澜的这一系列措施导致了沛郡百姓世风日下,可在刘澜看来,这是很自然的社会规律,这并非是因为他来自后世才有的观点,毕竟连孔夫子也说了,饱暖思****,沛郡百姓在物质生活得到保障之后,自然而然会去寻求精神上的满足,这无可厚非,他并不觉得应该加以约束,但有一点刘澜还是极为认同的,那就是铺张浪费的风气必须加以引导,所以他最终只是下令命简雍在沛郡加大宣传力度,为开始富起来的百姓们加以疏导教育,并责令要求自简雍以下的所愿官员胥吏全部要以身作则,拒绝浪费享乐之风,甚至刘澜给了简雍极大的权利,如有违令者,只要证据确凿,不论是官还是吏立时罢免,享乐之风在沛郡受到了重挫,但效果却也只是得到了改善,却并无法彻底遏制,但这本身就是系统而漫长的工程,除非再次让他们回到只能糊口温饱的日子,不然的话,就只能加以疏导与引导。
“云长,说说丹阳那边的情况吧。”
“孙策已经率军进攻丹阳,刘繇抵敌不住,已经派了太史慈到徐州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