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秣陵之战(14)-《大汉龙骑》


    第(2/3)页

    大步进屋,施礼之后袁耀直奔主题,道:“父亲,现在徐州军主力三万正在淮陵郡,而我军纪灵部所率领的五万军队正在屯驻在豫州,现在的情况比较特殊,如果继续进攻,以我军现在的军力难以攻下徐州任何城池,所以孩儿此次回来的主要目的,就是请求父亲撤兵,我知道让父亲现在撤兵一定非常困难,可如果继续让纪灵部驻扎在豫州却又极为不智,所以孩儿认为我军当务之急便是父亲再派援军,合兵一处,与徐州主力决战,从而一举荡平徐州。”

    从袁耀入屋之后,杨弘就一直没有说话,之所以一直不吭声,完全是因为他私下里与长公子走得比较近,这个时候宁当哑巴也不能去拆他的台,当然了除非这个时候主公主动询问,可结果一样,他也会暗暗支持长公子的。

    反之主簿阎象不吭声完全是因为人家父子之间的事情不愿参与,支持了主公那必定得罪公子,支持了公子呢,那主公必然生气,所以干脆就来他个沉默应对,至于最后是个什么结果,完全可以冷眼旁观瞧他们父子最后争论出一个结果来。

    可是随着两人的谈话越来越激烈,阎象在得到主公的暗示之后不得不硬着头皮出列了,不是他想搀和他们父子之间之事,而是他终于听明白了袁耀想干什么了,不用想,能想出这般鲁莽的主意来,背后肯定少不了纪灵的影子,如果再沉默下去,那不仅是对主公的不忠,更是对他自己身家性命的不负责任,出列,道:“长公子迫切想要进攻的心情卑职能够理解,可是现在的情况长公子又了解多少呢?长公子不能仅从徐州战事单方面来看,更要做到纵览全局,从整个战场来看,现在丹阳战事吃紧,一旦主公当真按照长公子所说孤注一掷,全力进攻徐州,可那时长公子可有想过,孙策一败之后,刘澜便可从丹阳派兵来攻寿春,那时寿春空虚,徐州未下,寿春先失,这后果少将军可有想过?”

    阎象的反击让袁耀后悔自己在话语之中留下的把柄被他抓住了,这令他陷入到被动之中,毕竟是年轻人,气盛,被驳的无话可说后彻底恼羞成怒了,重重哼道:“若不是你们出的计策,从一开始就对孙策南下冷眼旁观,置身事外,只想着像当年庐江一样坐收渔翁之利,若一早就派军南下,还会有这样的事情吗?现在对我冷嘲热讽?说什么刘澜会派兵来犯寿春,那我到要问问你们了,你们这些谋士一早提醒父亲派兵南下的话还会发现现在这样的情况吗?难道你们不觉得羞愧吗?”

    袁术重重一拍矮几,不悦道:“你们二人不要再吵了,这件事情不怪阎主簿,是我的主意。”其实他从一开始就没看好孙策能拿下丹阳郡,之所以最后会同意他出兵,完全就没当回事,败了死的也不是他的主力,胜了,正好可以为他所有,这件事上他并不会有丝毫损失,何乐不为,只是没想到后续的事情发展超出了他的预料,随着刘澜率军南下,就等于撕下了仅剩的那层面纱,这才有了袁术三路直入徐州,不得不说袁术的胃口实在太大,可最后谁又能想到落了一个这么两难的境地,一脸严肃看了阎象一眼后,袁术转向儿子,立时一脸的慈笑,道:“元叡,你在前线,现在是个什么局面你一定清楚明白,我现在很想知道在不得撤兵与没有援军的前提下,攻打徐州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袁耀犹豫一下,最初他希望看到的是主力南下攻打丹阳,可被拒绝了,随后他又希望父亲能够同意由纪灵带领十万大军进攻徐州城,可同样又被拒绝了,现在他最希望的是撤兵,然后全力进攻丹阳,但又被拒绝,他知道这一想法不会实现,父亲绝不会允许纪灵退兵,使关羽率领徐州主力来犯,那么他现在唯一可以争取的就是如何让纪灵率领手下三万六千人的部队如何与关羽周旋,胜算有多大?那么就必须要寻找外援,而他想到的人选,无疑又是袁术不会同意的,他不想回答。可是知子莫若父,儿子的这一表现又如何能瞒过袁术,他一眼便看出了他在欲言又止,微笑,道:“想说什么就说,哪有那么多的忌讳。”

    “孩儿想到一人,如果他出兵,也许父亲现在的困扰就能够彻底化解了,可是孩儿又知道父亲一定不会同意的。”袁耀一副说与不说结果都是一个样子的表现,无精打采道。

    “呵,真是怪了,你都没说出是谁,怎么就知道我会拒绝了,说吧,我现在还真的有些好奇,你想说的这个人到底是谁了。”袁术有些期待,这个时候出现在他脑海中的只有两个身影,一个是曹操另一个则是吕布,后者的话,正是他的选择,他说出来一定不会顾及那么多,而前者呢,一直跟着那个庶子,他说出来,别说他不会同意,就是曹操也一定不会答应,那么从他的表现来看,一定是在说曹****。

    这已经足够让他高兴了,最少说明他动脑去仔细考虑这件事情了,只是毕竟受制于年龄,想事情还是太单纯了一些。

    袁耀在他的鼓励下终于开口了,一句话差点把他气晕了过去,没想到,袁术如何也没想到,这个时候他居然会想到那个庶子,这让他气不打一处来,极为不满,道:“你的居然让我在这个时候向那庶子求援!”若非他是自己的嫡长子,若非他是最看重的儿子,他现在恨不得直接令侍卫把他拖下去砍喽。

    袁耀嘴唇抿成一条线,知道自己捅了马蜂窝,但对自己的建议他并没有错误,反而是最明智的选择,不管是吕布还是曹操,那都是引狼入室,而袁绍,最多就是占青州,对他们取得徐州并没有直接的利益瓜葛,可是父亲却看不到这一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