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两人来到议事厅,整理衣冠后前后走进了议事厅:“参见主公!” “坐吧。“袁术摆摆手,待两人落座后,这才说道:“这么晚把你二人叫来,乃是因为刘勋传讯来说有支没有旗号的部队经过刘安,向寿春而来,虽然具体的情况还不明朗,刘勋正在查证,但相比两位也应该明白,这个时候出现在六安,不是刘勋郡内兵卒,更不可能是我寿春之军,那么也就可以说明了这一定是徐州军趁我寿春空虚杀进来了,你俩都说说吧,对此事有什么看法,我们现在又该怎么处置?” 刘勋虽然说要查证,但没有旗号这一点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杨弘当即说道:“主公,刘太守其实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这个时候除了徐州军不会有别人,这也是为何刘太守只说确认而不说阻敌的原因,充分说明敌军势大,以刘太守治下的兵力别说阻敌,连自保也不足,而从六太守传书前后的时间来推断,相比现在的敌军已经快要到寿春了,在敌军抵达之前,必须要尽快想出一个应对的方案出来。” “不错。”从六安到庐江,再从刘勋接到情报写好文书从庐江传递到寿春,这么长的时间,敌军差不多已经快到寿春境内了,说不定明天就能兵临城下,而且杨弘有一句话说让他颇为满意,那就是刘勋用查证而非通常发生此事的拦停调查就说明来军兵力强大,虽然他信中没有说明,但可判断敌军人数最少在三万人以上,不然他怎么可能坐视这支部队从庐江境内从容经过呢,说明他也怕引火烧身,这个该死的刘勋。 虽然袁术心中大骂刘勋,可他也明白,刘勋的庐江军都被调取了徐州,他现在也是没有办法,只能放任敌军过去。说道:“现在敌军到来,寿春兵力极为不足,两位都说说眼下当如何是好?” 杨弘说道:“卑职以为,为今之计,当快马传书大将军张勋,令其派军回援,而同时派郡****守城,当然已郡国兵的战力很难守住寿春,势必需要主公打开兵器库,大量招募郡内青壮,协同郡国兵一同守城,只要能坚持到张勋回援,寿春之危可解。” “发派郡内青壮守城吗?”袁术有些担忧,就是把青壮都派上城楼,以他们的战斗力又能坚持多久,可是现在的局面,如果不放弃寿春,就只能这样做等待援救抵达,这也是唯一的办法了,微微点头,正要同意之际,阎象急忙出列阻止。 他说道:“主公,徐州军突然出现在庐江郡,如果目的当真是寿春的话,那么就不得不防刘澜的真实目的了,卑职以为刘澜很可能是想要围魏救赵,逼迫大将军张勋撤军,好腾出手来去对付进攻青州的袁绍与曹操,如果我们现在撤军要求大将军回援,正中刘澜诡计,那时寿春虽之围虽解,可徐州之战亦将功亏一篑。” 杨弘笑道:“阎主簿此话太过荒谬,如果刘澜当真是要围魏救赵,那试问,待大将军回援之后,这支来犯敌军焉能抵挡,待将其攻破,刘澜主力却调头北上,那时他与曹操、袁绍交战,而我大军再发兵徐州,岂非势如破竹?等刘澜反应过来,我军早已夺下徐州。” “对,对,刘澜看似出其不意,结果却成全了我。”袁术一听杨弘此言,心中大喜过望,现在的局面是刘澜的主力与袁军交战,他没有丝毫胜算,可是一旦刘澜去了青州,那么他的部队再攻徐州,兵锋所指,还有谁能相抗?到时拿下徐州,刘澜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还有什么可能反攻徐州,当然在此之前他需要先赢了袁绍与曹操。 如果说这一仗刘澜只是对付袁绍的话,那也许很难抓住这一空当,可是有恐怖的曹操,那就是另一个概念了,袁术相信,在青州的刘澜可一点胜算都没有,那时他就算不被曹操击败,也一定会被曹操拖在青州,那么收获最大的就是他袁术了,没想到一场危机反倒变成了转机,此刻袁术所有的担忧全都消失,笑着看向杨弘,可正要开口的一刻,却又看到阎象出列了,眉头一皱,有些不满的说:“阎主簿还有什么要说的?” 开战之初,袁术与杨弘就是如此异想天开,没想到此刻依然如此,这么简单的道理,杨弘能想到,主公能想到,那么刘澜会想不到?虽然他没有见过刘澜,更不认得他,可是通过几番交战,他还是对这位对手有了一些了解,此人心思细腻,一定不可能冒这么大的风险,所以他一定留有后手,不然的话,他又怎么可能使出这风险极大的围魏救赵之计来,所以说,大将军一旦回援,那么再想进攻徐州就几乎等于希望全无了,可是偏偏他又想不到刘澜会如何化解这一危机,只能一脸忧色的劝说道:“主公,象不信刘澜没有考虑清楚就贸然分兵行围魏救赵之计,他既然行此计,就势必能够将我军拖在寿春,牵制住我们,使我大军短时间内,最少在刘澜解决袁绍与曹操之前很难再向徐州发兵,所以臣以为……” “可笑,你以为,你以为现在的刘澜想要对付袁绍与曹操之后还能有什么办法把我大军拖在寿春?“杨弘一脸不屑的说道:“刘澜不过是运气好罢了,区区的小吏得了些许时运,胸中哪有什么锦绣,根本就不足为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