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一回,包括许耽在内,都加入到了攻城的队伍当中,这一回,许耽势必要一举夺下广陵城。 而此刻,陈登的表情已经彻底如同死灰一般,突然,城门校尉在他身边急促,道:“郡守,许耽怕是要破釜沉舟了!” “我看到了!”陈登声音低沉,他那么显眼,而且又一直观察着他的陈登怎么会看不到他的东向,心思沉重的望了眼朝阳楼,那里的守军现在已不足二万人,这其中还包括大半轻伤未下火线者,他们的战斗力本来就差了袁军一大截,负伤之后就更要大打折扣,这样的两万人凭什么守住袁军二万五千人的猛攻? 现在的情况,又回到了一个时辰前,要么继续派军队上去,要么就后撤到内城进行防御,在那里他完全可以把三座城门的兵力汇聚起来,这样一来,也许还能躲撑一些时间,不然的话,别说等不来张南了,就是许耽攻破广陵大肆破坏之后成,只怕张南也难以赶到。 “郡守,你倒是快拿各主意啊,不管是增援还是撤守内城,都必须要尽快拿各主意出来啊!“城门校尉有一句话没有说,那就是按照他对战局的观察,现在最好的办法就是撤入内城,只要能集结全部兵力,那么袁军也就容易对付了,如果继续派后备上朝阳楼,只是不听的往里填人命,对战局的最终结果并无多大改善。 而许耽敢在这个时候突然冒险,很明显就是看中了这一点,如果朝阳楼的防御还如之前那般犀利的话,那么他绝不敢这么冒险的大举进攻,因为从刚才的战局来看,他其实也是不敢拼消耗的。 陈登很赞成城门校尉的说法,而且他更明白守城与攻城的消耗对比那可是两个极致,可是最后的守城方却付出了比攻方数倍的伤亡代价,这样的伤亡概率,也确实值得他在这个时候冒险了,当然如果这一仗许耽能够带来更多的士兵的话,这一仗也早已没有了任何悬念。 是以当城门校尉委婉的建议后撤的一刻,陈登很认真的考虑着,继续守下去,完全没有任何必要了,既然袁军要发挥他们兵精的优势,那么他自然要发挥出广陵城守军更多的优势,以优势兵力对付袁军,只有如此才能有极大的希望坚守到援军抵达。 “好,就按你说的做!”陈登做出了抉择,这让城门校尉如释重负,相比于陈登,他其实对阵战守城也没有太过经验,甚至此战可以算得上是他头一次参与守城战,所以很多建议他只敢提意见,毕竟他心中其实也没有太多的信心。 当即城门校尉与陈登分别开始布置部队后撤的事宜,万阳门的士兵与正阳门的士兵通过旗号快速通过了瓮城,而朝阳门则有些复杂,徐徐后退,毕竟他们还需要防御着袁军的进攻。 当袁军的进攻突然发现再也没有遇到任何阻拦时,轻易登上城楼的一众士兵包括许耽,广陵郡国兵已经撤了个干干净净,遍布的旌旗散落到处都是,可是此刻的许都却并没有对夺下朝阳门太过高兴,从现场的情形来看,郡国北门并非是落荒而逃,更像是战略后退,别看他们的旗帜散乱不堪,可是真正的军械却没拉下一件,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什么原因,你说他能为攻上广陵城高兴的起来吗? “打开三门,向内城继续进攻!” 很快收拾了心情的许耽对士卒下达了最新的命令不过是郡国兵们主动后撤还是逃跑,对他来说,都是广陵之战的首胜,这已经足够了,而他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只有一件,那就是继续猛攻,将郡国兵第二道防线攻破,只要内城一破,那时广陵城也就等于拿了下来。 许耽带领着部队冲入城内,大写的懵,他所见过的瓮城,或者说在这个时代的瓮城,都是在城池之外修建,可是他现在所看到的,却是一大片开阔地,广陵的瓮城搬到了城内,而所谓的内城,在当时都是因为城池的扩建在原有城池外进行的扩建,可是广陵城则是以城池、瓮城、城池的方式而建,所以广陵内城与传统意义上的内城并不一样,因为他就是外城。 眼前的一切,前所未见,许耽整个人都傻眼了,而且与外城三座城门不同,内城只要一座城门。一座城门流动三座城门的人流自然不可能,因为为了将瓮城空间缩短,瓮城对照城门被划出了三个区域,这三个区域各有一座城门,而因为在没有战事期间,内城并没有驻兵设卡,所以人流能够极为便宜的通过内城,并不会造成拥堵,这就加大了袁军攻城的难道,试问不管他通过朝阳、正阳、万阳哪座城池,所面对的都是相对独立的城楼,这样一来,攻城的难度可就要比攻打外城时困难多的多。 “难道要再攻一回广陵城!”许耽犹豫了,可身边不知何人突然冒出一句:“将军,这么大一座广陵县,外城必定与内城之间存有运兵道,不然三座独立的城池,如果顾全外城三座城楼的防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