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节:偏偏惹尘埃-《我不是天王》
第(2/3)页
沈欢的问话在他看来非常无知,完全是不懂文学的发问。
这个身处舆论风波中的歌手究竟知道不知道,他贴在微博上的那些作品有多么的精彩优秀?那样的作品,一生中能够写出来十篇已经是才华横溢,差不多要耗尽毕生心血了,此生也已经足矣,怎么可能像生产工业产品一样源源不断地往外生产呢?
那些作品真的会是这样一个不懂文学的家伙写出来的?
从目前来看,事件真相好像越来越像是如罗明海所说了。
沈欢却是不管吴清晨心中怎么想的,锲而不舍继续发问:“那如果是人多的情况下呢?比如说,就像罗先生他们一样,这么多人一起进行创作?因为在影视圈中进行剧本创作的时候,就经常是好几个编剧一起写,整体效果往往会比一个编剧写要好。”
吴清晨又是摇了摇头,“就如沈先生你所说,那是剧本创作,而我们现在讨论的是诗、词以及散文,两者从本质上来说是不一样的。剧本创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很像是搭建房屋、构建框架,自然可以齐心协力,而且它最终的呈现是通过影视剧表现出来,人们并无法直观地看到这些内里的骨架是怎样一副模样,但是我们正在讨论的这些文体,更多的是一种情绪、思想的抒发,其作品本身就是统一的,最终也不需要通过外包装来呈现在受众面前,是直面受众的,两者是不同的。”
“从我个人的角度出发,我认为人数上的叠加并无法有助于作品质量的提升,更多的还是看个人的经验、技巧和灵感。否则的话,若是人数的单纯叠加就可以提升作品质量,那为什么世界上的经典文学作品是如此的少呢?”
吴清晨所说的,也是他为什么在这件事上保持中立态度的原因之一,因为他觉得“文学工作室”这样的形式或许能够生产出一些平均水平的商业作品,但是像《逍遥游》这样优秀精彩、令他都忍不住拍案叫绝的作品,绝对不是单靠人数的优势就可以叠加出来的。
到这种层面上,靠的完全就是天赋和才华了。
所以他对罗明海他们也是存疑的,只不过从目前他所看到的情况来看,比起这个看起来好像不太懂文学创作规律的沈欢来,好像还是罗明海他们更加靠谱点,因为他还记得罗明海之前所说的那句话呢。
正义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他非常喜欢这句话。
和沈欢相比,好像还是罗明海他们更有文学才华一些。
……
说实话,这个直播看到现在,不管是现场的人还是电视机前的观众们,都猜不出来沈欢沈欢想要干什么,不过这并没有让他们感到无聊转开台去,反而是更加专注地看着这场新闻发布会的直播。
沈欢成功地把他们的胃口都吊了起来,让人们想要看到他究竟想要干什么。
在没有看到之前,他们大概是不会离开的。
而在被吊起胃口来的同时,沈欢的几个确认也在他们心中对这件事慢慢产生了一个清晰的印象,不再只是很多人之前那样单纯而又模糊地只有一个“沈欢找人代笔”的印象了。
整个代笔事件的脉络,在观众们心中清晰起来。
而在会场内,沈欢轻拍了两下手,对吴清晨笑道:“多谢吴大师赐教。我和吴大师的想法很相似,我也觉得文学创作这种事,更多的还是要靠灵感的迸发和岁月的积累、人生的感悟,正巧,我感觉我现在灵感迸发了。”
好家伙,这家伙的灵感说来就来。
而不管是现场的还是电视机前的观众们,听到这里,都是精神一振。
正戏好像来了!
沈欢在说完那句“灵感迸发了”之后,直接长身而起,一声喝道:“笔墨伺候!”
旁边的工作人员早有准备,立刻捧着东西上来,很快就在沈欢面前摆好了笔墨纸砚,沈欢则是提笔一蘸,直接就这么站着写了起来,一边写,口中还一边吟着。
“菩提本无树,”
“明镜亦非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