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小众思维-《基金会大游戏》


    第(2/3)页

    “啊?”系统没明白这句没头没尾的话想表达什么。

    “当前这个阶段,基金会本身的‘小众’属性,就是它必须要保持住的‘闪光点’。”作为一个曾经深入过各种主流非主流文化圈的死宅,关理光靠分析自己都能明白很多人的心态。

    首先,小众代表着不够主流,也代表着相对稀少。

    俗话说得好,物以稀为贵。

    当一种极其罕见,且难以被模仿的文化出现时,很容易吸引到一批死忠粉。

    不仅是因为人类对高稀有度的天性追求,也因为:一旦喜欢上这种文化作品,根本找不到其他同类型作品可看,又不忍放弃,只好反复重温焦心等更,久而久之……

    就熬成死忠粉了呗。

    其次,自嗨排外优越感,这便是小众文化增加自我凝聚力的三大利器。

    越是不被主流所认可的群体,也就越容易内部抱团。

    这大概可以理解为,对外界主流文化入侵的一种自我保护性本能。

    于是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圈子”。

    圈子里的人活在一个世界,圈子外又是另外一个世界。

    优秀的小众文化圈极容易发展起一套独有的“黑话”系统——只有自己人才能理解的梗。

    当他们互相用“黑话”交流时,不了解这一领域的人只会听到满脸懵逼。

    ——这就是俗称的“自嗨”。

    沉迷于自嗨的圈内人自然而然会带有对外界的排外感和优越感。

    当几个易接触但成员并不完全重合的文化圈撞到一起时,就很可能出现一种优越感的循环。

    亦即是我看不起你,你看不起他,他又看不起另外的人。

    这种东西,我们一般叫做“鄙视链”。

    发展方向神奇的鄙视链,甚至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鄙视循环”。

    严格来说,这并不是一种称得上是正面的文化趋势,但不得不说,它对加强圈内凝聚力确实有一定作用。

    “听起来很有道理。”系统对比了一下网络上的实例,跟关理说的出入不大,“那我们现在的任务,就是把基金会彻底小众化?”

    关理表示系统想多了,“那是前景,是一段时间后的未来,现在基金会连自己的文化圈都还没形成。”

    连独立文化都称不上,哪儿来的小众大众之分?

    “所以我们还必须打一段时间的地基?”

    “地基都没影子,我们明明还在挖坑。”

    前路漫漫,道阻且长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