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三章 全面开战(二)-《横扫晚清的无敌舰队》


    第(2/3)页

    不过面对长达120余公里的战线,日本也不可能采用全线布防的战术,否则7万多人一摊就没了,因此只能采用以战线上关建点为核心布置兵力。日军选择以平安堡、辽中、沙岭堡3个据点为核心,布置辽河防线,由于平安堡离沈阳较近,布置的兵力最少,是第3、11后备旅;辽中是整个防线的中部,而且也很可能是从人民军的主攻方向,于是野津道贵将自己的指挥部设在辽中,布置的兵力也是最强,为第5师团,第10后备旅;沙岭堡布置第10师团,其余兵力则分散布置在这三个驻点。

    野津道遗的判断确实没有错,邱亚辉和军部的人员协商之后,将人民军的主攻方向确定在辽中地区,北起老大房镇,南至达牛镇,全长约35公里。第2军的指挥部设在台安县,投入的兵力为由第2师从达牛镇进攻,第8师从新发屯进攻、第9师从老大房镇发起进攻,第17师和后备团为预备兵力。

    装甲列车的阵地在西佛镇,这里离距辽河约7公里,装甲列车装备的240毫米口径,40径倍距火炮的射程可以达到30公里,火力可以覆盖整个战场全境。

    而自行200毫米口径*炮车的射程为23公里,在战场设了3个阵地;155毫米口径汽车牵引*炮的射程为17公里,设了5个阵地,这样可以确保这两种火炮的打击范围也可以覆盖整个战场,而每个阵地之间,均己修好了简易的道路通行,而且这两种火炮所用的炮弹都不随炮车行动,是在战争开始前运到每个炮兵阵地等候,这样可以充份的发挥这两型华东政府着力打造的王牌武器的战场移动能力和超远射程。

    在这个时代,一般150毫米口径*炮的射程一般在9-12公里左右,射程要远远小于华东政府制造的155毫米口径汽车牵引*。这主要是由于这个时代的陆军火炮由于移动难度大,因此径倍都不太大,一段在20-25之间,最多也不超过30,如果径倍再加大,就会增加火炮的整体重量,从而进一步加大了火炮的重量,只有88毫米、100毫火火炮的径倍可以达到35-40,不过由于这些火炮的口径太小,既使增加径倍,射程进只能提升到10公里左右。

    而华东政府打造的240毫米口径装甲列车炮,自行200毫米口径*炮155、毫米口径汽车牵引*炮的径倍都达到了40,而这样的径倍数一般只有海军舰炮或岸防炮才能达到,毕竟海军舰炮是有军舰这个巨大的移动平台。但华东政府解决了火炮移动的难题,自然可以将海军舰炮直接搬到陆军上使用,而且还能保持强大的战场移动能力,因此这才是华东政府将其视为王牌的主要原因,否则240毫米、200毫米口径的火炮也就算了,而155毫米口径的火炮在陆军中虽然也算是大口径火炮,但也并不少见,有何得何能也被称为王牌呢?

    当然在军舰上,舰炮的有效射程均要远小于自己的最大射程,如240毫米口径舰炮可以打到30公里,但有效射程其实还不到10公里,甚致是7公里,这是由于海军需要的是精准射击,毕竞一舰军舰最多也就100多米长,但对陆军来说,就根本不是问题了,一个阵地有多大,那怕是偏出几百米,1千米也不是什么得严重的事。

    由于有超远的射程,这三种王牌武器都可以在敌方的火力打击以外发动攻击,因此也不用携带大量的炮弹移动,而是将炮弹预先送到设定好的阵地,只能火炮赶来使用,毕竞除了装甲列车炮是弹炮一体之外,其他两种都是弹炮分离的,炮车只能携带少量炮弹移动,而主要的炮弹则需要其他的后勤辅助力量来协助。

    虽然明知道日军重点防守中段,仍然决定将中段作为自己的主要突进方向,也正是有这三种王牌武器做为自己的底气。

    11点50分,邱亚辉下令,起飞直升机,在空中观测炮弹落点,为火炮提供射击参数,并且下令各火炮调整射击单元,准备开火。

    华东政府制造的这三种王牌火炮都是进行视距外射击,俗称盲射,或是地图射击,不仅需要精确的战场地图,而且还需要有人观察炮弹落点,以提供参数修整火炮的射击单元,不过这两点,由其是后一点,在这个时代是相当困难的,就算能安排士兵在敌军阵地附近潜伏,观察炮弹落点,但怎么将射击参数传回来呢?因此这也是限制火炮射程扩大的门槛之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