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三碗不入城-《盛唐再临》


    第(2/3)页

    孙鹏皱起眉头来想了想,说道:“回郎君的话,小的觉得还是都改成库房。”

    韦仁实笑道:“为何?”

    “都改成库房,这前院便算是一个极大的库房了,能存放不少的酒。”孙鹏说道:“昌谷的酒坊小的看过,就算是将前院不留库房,全都改做作坊,也不如昌谷的酒坊大。况且若要酿酒,除了酿酒的作坊之外,还要储存不少的粮食,这里也没有这个地方。这这里酿起酒来,远不如在昌谷酿酒方便,酿出的质量也可能不如在昌谷酿出的酒。至于需要不时拉酒,这也不是大问题。一来昌谷距离洛阳城不远,就算是马车队,至多也不过两三日时间,二来,到时候酒坊有了营收,咱们大可以自己组支马车队,专门往来昌谷与洛阳拉酒。或许到时候还能替别人捎拉东西,又或是将洛阳和昌谷的东西两头倒儿,多少赚个马夫工钱。”

    韦仁实眼中一亮,两手一合,道:“不错!你与我所想一样,且比我考虑的还又多了一层。既如此,今日你就不用去城门外了,便立刻开始着手改这前院和前面铺子。我托了田掌柜派人过来与你领路,帮你找人。你便找齐人手,这几日尽快将前面铺子与前院改出来。哦,冰坊也一并改了。照你的想法行事即可。”

    孙鹏当即大为兴奋,立刻行礼道:“多谢郎君信任!小的一定将事情办妥!”

    但凡城门外,都多有草庐,倒也不知道是谁修建的,简单的四根柱子搭个草棚,下面可供人休息、躲雨,都在人流量多的城门外沿路的地方。

    若说洛阳城人流量最多的城门,那必然是南面的定鼎门。

    定鼎门乃是洛阳城外郭城正正南门,隋初名建国门,唐时更名定鼎门。定鼎门内的街道称为天街。隋炀帝曾在定鼎门外设四方馆,东方称东夷使者,西方叫西戎使者,南方为南蛮使者,北方是北狄使者,各一人,用于接待各番国来使和处理互市、贸易事务。

    隋唐二朝还经常在定鼎门外举办盛大的集会,向外国使节夸耀本朝的富强。

    所以这定鼎门是进出洛阳城最主要的一道城门,也是人流量最多的一道。

    韦仁实与孙老汉几人拉车酒坛子出了定鼎门,过去门禁,来到距离定鼎门最近的一间草棚下面,摆开了几张桌子到路边,然后将高度酒拿出来摆上。又在后面草棚里的桌子上摆出不同香型的酒来,混杂在一起。

    孙老汉从马车里取出一张大幡,展开之后,让孙有庆挂上了草棚上。

    大幡随风而展,只见那上面写了五个极为显眼的大字来——三碗不入城!

    往来路人已经看见了那幡,不少人已经不解的盯起了这边。

    孙有庆和孙有全二人过去,各站在路两旁,开始大声喊道:“韦记酒烈,三碗下肚,不得入城,三碗之后犹能不醉者,赠酒十坛,赠钱百贯!”

    又喊道:“韦记白酒,清凉如水,滋味不同。能尝出不同滋味者,亦可赠酒!”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