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等待那个时机(二)-《不良帝后》


    第(3/3)页

    李昭记得,经筵讲课就算是杨厚照的堂弟杨厚,也是一直参加的,那个可是被誉王朝“最懒”的皇帝。

    杨厚照死后因为没有儿子,当时的首辅也就是杨厚照的老师杨廷和,就选了兴献王世子杨厚当了皇帝。

    先不提这个皇帝当的如何,杨厚在经历一次“宫女谋杀皇上”事件之后,他就再也没上朝,但是他也参见经筵。

    等到了杨厚的孙子,那个被誉为比杨厚“更懒”的皇帝,他后期开始不上朝,也不组织经筵讲课了。

    是因为他发现一个问题,那些嘴里念着君臣仁意的大臣们,其实就是想用这些东西“绑架”他。

    这个皇帝的皇后不能生育,所以他的两个儿子都不是嫡出。

    长子是一个宫女所生,次子则是他最爱的皇贵妃所剩。

    他想立皇贵妃的次子为太子,但是读书人奉行的观念是立嫡不立庶,没有嫡子,就是立长不立幼。

    最后挣储之战皇帝跟他的那些大臣僵持了十多年。

    无奈他自小又受理学的影响,虽然不同意大臣们的意见,最后也做不出暴君的行为,就干脆想了一个急死人的办法。

    所以他的方法就是等,等皇后死,他好把心爱的贵妃立为皇后,然后次子就名正言顺的是嫡子,就是太子了。

    可惜常年体弱多病的皇后比他活的还长久。

    他到死,也无法跟心爱的女人埋在一起,而左边是不喜欢的皇后,右边是那个不喜欢的长子的母亲。

    到了那位皇长子即位,他就整天琢磨当木匠了,那是真的不上朝的皇帝,就不用提经筵了。

    当然,再往后,王朝就覆灭了。

    王朝的覆灭可能跟经筵没有直接关系。

    甚至可以说,经筵是个文官们特别重视,但是对于皇帝和国家都是桎梏的东西。

    但是没有经筵之后,党争就更加严重了,可能属于蝴蝶效应吧。

    所以这繁文缛节,明明那么落后,但还真不好说取消就取消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