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好吧,到底是奴才,不是砍在自己身上,这世上根本就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 ……………… 皇城西边有个小酱房胡同,跟大酱房胡同挨着,顺着太液池的方向,是个斜着的街道,四周辅国公府,老亲王府……各种达官贵人的府邸,都在附近。 次辅杨宁的三进院子也在这条街上。 窗外大半轮月,十分清明,院子里种了花草,晚风吹过,阵阵花香,偶有虫儿名叫,天地间更添幽静。 如此花好月圆夜,杨宁却翻来覆去的睡不着。 杨宁有一妻二妾,三年前他最喜欢的小妾冯姨娘因病去世了,从那以后他就经常住在妻子房里。 杨妻姓何,河南人士,出身书香门第,素来有贤名。 丈夫难眠,何氏被扰醒,从床里翻了身问道:“老爷还在想奏折之事啊?” 文官集团弹劾皇上身边的八个太监,这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何氏就算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后宅妇人,此刻也都听说了。 何况她不是,杨宁在书房中干什么和什么人谈过话她都知道。 刘健上折子这件事杨宁也没瞒着何氏,听何氏发问,杨宁坐起,点燃了脚底的翠竹罩面八角灯,等床里亮了,他回头看着何氏:“折子皇上已经看了,但是还没下定决心,据说明日会让太监高迁跟内阁谈判,谈判结果什么样,都在元辅大人身上。” “若是谈不拢,元辅大人要致仕,我附议了折子,也得跟着致仕,到时候咱们就得离开京城了。” 律法有明文规定,致仕官员不得留京,一般都是回老家。 杨宁是江西人士,也就是说一个不成,他们一家人就得回那个已经离开了二十多年的老家。 京城固然好,但是何氏书香门第,自幼的教育就是脸面,这名声和脸面比什么都重要。 她道:“老爷,既然您已经附议了,若是元辅大人致仕,妾身就跟着你回老家,不能留下来被人戳脊梁骨,咱们家丢不起那个人。” 杨宁:“……” 他一辈子都跟在刘健的身后,这次最不想跟,可是就连夫人都不同意。 杨宁把灯灭了,翻了个身冲着床外,暗暗祈祷,明日刘健和高迁二人,最好是达成协议。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