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赵怀武看着王庸,目光闪动,道:“吾有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 王庸神色一正。 赵怀武话中有话,显然不方便当着其他人的面讲。 王庸看一眼别墅里吃饭的赵莉跟思涵,转身进去告诉两人自己要出去一趟,如果发生什么意外直接给自己打电话。 赵莉点头答应。 王庸这才放心出门。 料想有曹部长背书加上远洋外贸的股权,赵极是绝对不会轻易动赵莉的。 “老先生,请,咱们找个安静点的地方说话。”王庸道。 却是想带赵怀武去咖啡馆商谈。 谁知赵怀武手一挥,道:“王老师且跟我来,我有一处地方保管王老师满意。” 这么一说,王庸不禁好奇起来。 于是跟在赵怀武身后,拦了一辆车往首尔郊区而去。 一路上,赵怀武侃侃而谈,倒是对于王庸事迹知晓不少。并且表示得知王庸来到南韩,彻夜难眠,是以一大早就跑来。 他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完成先祖的遗愿,当时赵家先祖来到南韩,存的是教化蛮夷的念头,所以在南韩建了一所书院,一直传播华夏文化。 但是没想到近代之后南韩政府竟然做出废止汉字的决定,这让他痛心疾首。 只可惜人微言轻,根本就无力阻挡这种大潮。 直到他从新闻里得知王庸要来南韩,本已死掉的心立马活了过来。他决定襄助王庸共同完成征服南韩的计划,让南韩人知道坐井观天的后果。 王庸对此倒是已经猜到一些,不由大喜。 赵莉只能担当翻译工作,真正想要了解南韩文化层面的东西,还得需要赵怀武这种人。 看来自己果然是天命之子,才来一天就有本地土著主动投靠了。这不是跟刘秀一样的套路? 很快,出租车停在一处看似农村的地方。 与华夏国内农村不同,南韩的农村颇多保留古式建筑,一下车王庸还以为来到了某处复建的公园。 “王老师,你看那边。”赵怀武指着不远处一处建筑道。 王庸顺势看去,眉眼间闪过一抹惊艳。 被那栋小巧的建筑给惊艳到了。 占地不大,却充满了大巧不工的鬼斧气质。碧瓦朱檐、层楼叠榭,一块久经岁月的匾额上书四个字“桃林书院”。 与书院大门正对的,是一弯浅浅的流水,水边一株株的桃树林立,小小的青果挂在枝头随风摇晃。 可以想象如果是春天,这里该是何等的春意盎然。 整个书院谈不上大,除去讲学的主屋,只有两座偏屋。东面还有一栋疑似佛塔的椭圆建筑,依稀可以看到曾经的鼎盛香火。 “这便是赵家先祖曾经开经讲学的地方?”王庸问。 赵怀武笑着点点头:“没错。先祖于此地桃林之中创立书院,故名桃林书院。几百年来,曾经为南韩培养出不少饱学之士,东边的佛塔里现在还有那些人留下的诗词供奉。先祖的牌位也保存在塔中,以前是宿州赵氏的家族祭祀之地。只是近代以后人心浮躁,就少有人来了。渐渐荒芜至此,只剩下我一人还守着这书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