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有惊无险-《帝国争霸》


    第(2/3)页

    受此影响,搭载一支满编舰载机联队,至少要把4o架舰载机放在飞行甲板上。

    和平时期,“尼兹”级通常会少搭载1个大队,至少1个半中队的轻型攻击机,或者是多用途战斗机。

    这么做的最大好处,其实是提高了飞行甲板的原作效率,等于是提高了出动率。

    如果需要,比如在战争时期,“尼兹”级同样能够搭载一个满编的舰载机联队,也就是至少92架舰载机。

    要想扩大舰载机联队的规模,就没那么容易了。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舰队指挥官无法回避,必须面对的问题。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因为标准在机数量只有84架,也就是比“尼兹”级少了一个8架的重型攻击机中队,所以“纽兰”级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牺牲飞行甲板的运作效率,额外搭载1o多架舰载机。

    这个特点,让舰队指挥官在做战术安排的时候,有了更多的选择。

    如果是“尼兹”级,那就相当的麻烦。

    在额外搭载了1个大队,也就是2o架F-14B的情况下,“尼兹”级的甲板效率仅平时的三分之一。

    说得明白一点。

    出动第一批舰载机之前,因为起飞区全部被舰载机占用,所以只能够使用斜角甲板前端的2部弹射器。要想达到最大的出动规模,至少要先放飞12架F-14B,然后在3个小时之内完成出击前的准备工作。接下来因为要回收返航战斗机,所以肯定无法立即组织进行第二波攻击。

    关键还有,这会大幅度提高航空勤务人员的劳动量。

    要说,人员的问题还好解决。

    在第51特混舰队的3支航母战斗群里面,各有1艘快战斗支援舰,而且都额外搭载了5oo余名航空部门的官兵。按斯塔克的部署,在每天晚上进行轮换,由直升机负责人员的运送工作。

    真正没办法解决的,也就是飞行甲板太过拥挤。

    要是还有几艘航母,斯塔克不会这么安排。

    只有3艘航母,还肩负决定纽兰共和国命运的战略使命,斯塔克没有别的选择。

    其实,之前2天的战斗已经证明,额外搭载的2o架战斗机,挥了极为关键,不可替代的作用。

    没这些战斗机,后果将难以设想。

    关键就是,第51特混舰队没在雷维亚希赫多群岛那边,而是在北东望洋,而且就在阿留群岛的南面。

    之前,拦截梁夏作战飞机的那些F-14B战斗机,全都来自第51特混舰队!

    要说的话,也就只有3艘“尼兹”级级航母,才能够撑起覆盖了几乎小半个北东望洋的防空网。

    关键,其实就是更加强大的航空作战能力。

    即便飞行甲板被占用了大半,出动效率受到了影响,可是在执行单纯的制空任务时,影响反到不是很突出。

    说得简单一点,只是动用放在飞行甲板上的战斗机,每天就能出动2oo余架次。

    如果是“纽兰”级,哪怕是在理想状态下,日出动量也不会过18o架次。

    关键还有,这两天派出去执行任务的,主要就是额外搭载的2o架战斗机,因此舰载航空兵联队的实际战斗力并没受到影响。在转走额外搭载的战斗机之后,第51特混舰队能够立即进入最佳状态。

    其实,这也是斯塔克甘愿冒险的关键原因。

    用他的话来说,每艘“尼兹”级额外搭载2o架战斗机,等于让第51特混舰队具备了两支特混舰队的价值。

    虽然有点夸张,但是实际也就是如此。

    如果没有这么安排,那么得让拥有2艘“纽兰”级的第52特混舰队参与行动,才能让第51特混舰队保持足够的攻击力量。在提前参与作战行动的情况下,第52特混舰队的战斗力肯定会下降。

    不要忘了,“纽兰”级本身就不如“尼兹”级,而且才2艘。

    斯塔克最为担心的,也就是在行动中生意外。

    开始,可以说有惊无险。

    只是,斯塔克非常清楚,如果类似的情况频繁出现,肯定会酿成惨祸。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