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宇文钟便站在了屏风后:“臣宇文钟见过陛下!” “这已经是晌午,你可已用膳?”朱厚照问道。 宇文钟连说没有。 “既然如此,赐他一碗番薯米饭,一碗土豆烧牛肉,你可以尝尝,味道不错,御膳房的新品,你就算现在去京城最好的酒楼也吃不到这道菜!” 朱厚照说道。 宇文钟现在一直担心自己人头落地的事,根本无心食欲,只得说道:“请陛下恕罪,臣实在是没胃口!” “既然如此,说正事吧,你是不是有筹集粮食的办法了?”朱厚照问道。 “陛下英明,有一姓孔的商人手里有两百万石粮食,是准备运去辽东换盐引的,如今见京城粮价颇高,有意售卖”,宇文钟说道。 “倒是为会做生意的人!” 朱厚照笑着说了一句后,神色就冷了下来,心里想道:“姓孔的商人,运气辽东换盐引?” 旋即。 朱厚照依旧表现得颇为镇定,哦了一声,便又问道:“他打算以多少价格出售?” “一石三元五钱,合计七百万银元!” 宇文钟回道。 “倒是很会坐地起价,这比京城现今的粮价还高五钱,七百万银元换两百万石粮,我大明就算国库充盈,也架不住这样消耗,你继续跟他谈,争取谈到五百万左右,朕或许可以答应!” 朱厚照吩咐道。 …… 当夜。 朱厚照叫来了西厂的谷大用,吩咐道:“你们西厂盯紧点和宇文钟接触的那个孔先生,打探清楚他粮食放在哪里,这些商人能量都大的很,居然能把京城的粮价操控到三元一石!若是不是因为番薯及时出现,只怕朕真的要花七百万银元去买粮!” “内臣遵旨!”谷大用退了下去。 …… 而这时候。 越来越多的番薯与土豆运进城内。 也越来越多百姓开始接受本就吃着甘甜美味的番薯与土豆。 “番薯再降价至七分一石,土豆再降至一钱一石!” 一名官府经营的粮业局掌柜高声喊道。 于是。 百姓们疯狂购买,粮荒问题也因此得以解决,即便没有吃腻了番薯土豆也没关系,户部开始陆续调集了一些粮食进京,分批以平价发售,虽然少但也让百姓们至少可以保障尝到米面的味道。 已经回到山东会馆的孔先生脸不由得黑了下来:“我们花了两百万银元购进的粮食,再加上行贿的花费,本就是要等到京城粮价高昂时卖出,如今这朝廷突然搞这么一出,岂不要我们功亏一篑!” “永昌侯已经承受不住压力,重新开张发售粮食了,而且降价到了两元五钱一石!”山东会馆之前出现的这名文士说道。 “这个永昌侯,不管他,我们先再等等看,我就不相信朝廷这番薯会吃不完!说是一千万石,也只有愚民才会相信!” 这孔先生冷笑着说道。 十天后。 又有一批番薯土豆运抵进京,番薯价格降价至五分一石,除此之外,户部还从山西调运了一批二十万石的粮食进京,逼迫陆续开了粮铺的粮商把粮价降低至了两元一石。 毕竟粮食也有保持期,陈放越久贬值越快。 而那位拥有两百万石粮食的孔先生也不得不答应了宇文钟,准备以五百万银元出售给朝廷。 但朱厚照又反悔了,说道: “现在粮价已经降低至两元一石,五百万银元购买两百万石自然不划算,告诉他,三百万银元,朝廷一次性购进他两百万石头粮食,否则,到时候他这两百万石粮食只能贬值到正德十二年的水准!” 这孔先生自然是拒绝了,毕竟他心理预期是靠这次囤积居奇赚五百万银元以上,如果只卖三百万银元,他赚的并不多,等于白忙活一场。 但是,十天后,又是一批番薯与土豆运进京,番薯降价至三分一石,而土豆也降价得厉害。 即便是最底层的工人也能用一天的工钱也能直接买一石番薯回家。 而且,除此之外,朝廷也缓过劲来,又调了一批粮食进京,促使京城粮价再次降低一元七钱的水平。 这次孔先生又找到宇文钟,主动请求以三百万银元出售。 朱厚照拒绝了因为塞外屯田之粮大丰收,内阁已从塞外调运了五十万石粮进京,撑到漕粮进京已不成问题,表示孔先生如果要出售两百万石粮食给朝廷,只能以两百万银元的价格。 “不行!这绝对不行,两百万银元,等于我们什么都没赚,加上行贿的花费,还亏损!这,这不行!” 这时候,没待孔先生说话,跟着他的这名文士孙举人就先否定了朝廷的提议。 “把收购到的陈粮全部烧掉!到时候,把新粮运到京城来以三元一石卖掉,京城的达官显贵们总不能一直吃番薯土豆吧,三元一石的粮食他们能买得起”,这孔先生说道。 于是。 三日后,一处在丰润县的庄园内,数十万陈粮石从仓库里被运了出来开始堆在柴垛上准备烧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