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郭嘉入洛阳(第二更)-《大汉国手》


    第(2/3)页

    “云伯,咱今晚住哪嘞?”

    驾车的云伯稍稍扭头,脸角一咧,露出缺了两颗门牙的枯黄牙齿。

    “公子,咱家在洛阳有一房远亲,论辈分是您的姨娘,临出颍川前有写过信来嘞,咱今晚就去她家暂住。等公子入了太学,就搬去太学住。”

    少年郎微微点头。

    他是颍川郭家子,名唤郭嘉,自幼聪慧异常,才思敏捷,颍川之内有人以神童之名称呼之。

    如今,他远游洛阳,一为入太学习经典,二为知时政辩今后。

    年仅十四五岁的郭嘉凭着自己异于常人的敏锐远见,深知汉室腐败至今,恐回天乏术。他此次来洛阳便是要更进一步明确自己的判断,一旦证实汉室无药可医,便立刻离开洛阳,隐居颍川,非见明主不出。

    他有鸿鹄志,只待金龙出。

    “太学…我郭嘉来了。”

    太学,汉武帝时立学。

    初始仅设五经博士,授学《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五门学科。

    从武帝到新莽,太学中科目及人数逐渐加多,开设学科除最初的五经外,又逐渐增设了《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课程。

    至王莽篡权前,时太学生人数已多至三万人,冠绝前古。

    东汉灵帝熹平四年(175年),为刊正经书文字,遂刻熹平石经,将其立于太学门前,以惠全国各地前来观看和抄录经文之士,络绎于途者不知道凡几。

    汉朝太学生招生一般有四种途径:最好者由太学的最高长官“太常”直接选送,此为是正式生,享有国家俸禄;次之,六百石俸秩以上官员,皆可遣子受业;再次,由各州郡所举高材明经者,亦有国家所试明经下第者;最次,州郡学明经五十以上、七十以下的耆儒,经地方选送可入太学。

    另有由地方单独派遣受业者,闻名者如杨终,“年十三,为郡吏,太守奇其才,遣诣京师受业”即是。

    郭嘉便是由时任颍川太守奇其才,遣诣其入洛阳受业。

    “云伯,我再睡一会儿,到地方了您喊我。”

    “好嘞,公子您只管休息便是。”

    云伯驾着牛车,走的慢慢悠悠,生怕惊扰了郭嘉的睡眠。

    ————

    华怜小院。

    正在老树下备课的华安看着站立一旁几次抓耳挠腮欲言又止的古月,烦躁的放下了手里的毛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