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五章:洗牌-《大周昏君》
第(2/3)页
张凌阳隐约的发现,大周朝廷对于西南、东南地区的管理越来越弱。
这可能是因为大周京城太过于靠北的缘故吧。
前世的明朝,就是因为京城太过靠北,对内地的统治,特别是东南沿海的统治到了中后期,其实就有些名不符实。
前世的明朝,在朱棣迁都之后,对草原上游牧民族的辖治显而易见。
可看看明朝中后期的历史便知道,从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地区的军政便已经开始糜烂不堪。
为何会出现如此情况?
史学家可以给出一系列的原因。
但再一深思,张凌阳不由发现,为何以前的那些中原王朝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
其实原因很简单,定都中原的王朝,他们的统治能够辐射四方,使得那些地方士绅大族不敢胡作非为。
但显然在明朝中后期,内地,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的士绅大族有些听调不听宣的意味在里面。
结合前世的明朝以及其他王朝的历史,经过一番分析,张凌阳有时便想干脆直接将都城迁到中原。
毕竟定都中原,可以有效的统治四方。
可张凌阳也明白,迁都乃是大事,不能操之过急。
故而,张凌阳便隐忍不发,暗中等待时机再一举迁都。
话再说回来,张凌阳之所以调这些封疆大吏入京为官,就是怕他们在地方上做大。
再有就是,这些封疆大吏一旦入京为官,朝廷上的势力必将重新洗牌。
虽然张致远辞职,周善宁、赵济下狱之后,朝廷上的势力已经开始重新洗牌。
可张凌阳却希望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洗牌,而不是由大臣们自己洗牌。
这也是张凌阳之所以将郑永基升任内阁首辅的原因所在。
因为郑永基足够听话。
一个听话的内阁首辅,与一个有主见的内阁首辅相比,张凌阳明显愿意看到,内阁首辅是一个听自己话的人。
而纵观整个朝堂,最听自己话的大臣,非郑永基无疑。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