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阴错阳差,刺客由来(二更)-《盛世凰谋:天妃》


    第(2/3)页

    武昙摇头:“她要真是下了决心要做什么,不管白天还是晚上,铁定都会动手的,我现在走的话,祖母这边的行踪恐怕也得暴露。”

    “可是——”霍芸好张了张嘴,还想再劝,可是她自己这边都还焦头烂额的一脑门官司,再加上她跟武昙确实没什么交情,人家也没理由听她的劝,就也只能作罢,“那你自己小心吧,我先走了。”

    “嗯。”武昙略一点头,知道不能在这里久留,就先回去了。

    霍芸好也是多了一重小心,并没有尾随马车下山,而是带了南栀绕路从后山的小路下山去了。

    这边武昙回到小院,周妈妈一直没敢出门,在屋子里却是等得心焦,已经转了无数圈了。

    武昙推门进去,她一见武昙进来,连忙就迎上来:“二小姐,老夫人已经下山去了吗?刚寺里的和尚又重新送了灯油过来,咱们现在走吗?这要怎么办?”

    那灯油她是无论如何也不敢用的,现在还放在桌上。

    武昙走过去看了眼,“我们先不走,没事,你先别紧张,休息会儿,我去去就来。”

    说完,就端着那个盛灯油的小碗出了门。

    没走远,直接进了斜对面的院子里。

    霍芸好那屋子里,行李已经搬空了,只有那个粗使婆子被绑在里屋的角落里。

    武昙进去,先把她这屋子里的两盏灯都拿过来,找了个杯子把剩下的灯油都倒出来,然后把小碗里新的灯油添进去。

    那婆子见她过来,在地上使劲的挣扎着试着往她身边靠,奈何被绑的太结实了,根本就动不了。

    武昙却好像根本就当是没她这个人似的,把换了灯油的两盏灯都拿进去里面的屋子,又找了火折子把灯点上,然后就端着空碗和大半杯的灯油出来,又回了自己那边。

    她把碗放回桌上,又把杯子交给周妈妈:“我从对面院子换了干净的回来,添上吧,回头有人来送晚饭的时候就把空碗交给他带走,别惹他们怀疑。”

    “好!”周妈妈这会儿还有点慌乱,对她是言听计从的,赶紧就去把两个屋子里的灯油都换了。

    其实原来的灯里也还有油的,只不过放得久了,烧起来有股味儿,稍微讲究点的大户人家都忌讳,一般都是会换掉的。

    周妈妈等添完了灯油回来,这才又觉得不对劲,就再次问武昙:“那二小姐,咱们到底走不走啊?您不是怀疑有人在这灯油里做手脚是意图不轨么?难道咱们还在这等着他们来吗?”

    她这一大把年纪了,武昙其实也不想拉着她在这陪自己冒险,可周妈妈是老夫人身边的人,主仆两个几乎形影不离——

    要是让她都走了,那就很容易露馅了。

    武昙虽然不想吓唬她,但这时候跟她说清楚了,总好过让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到时候方寸大乱。

    所以,武昙就不瞒她了,稍稍正色道:“周妈妈我跟你说实话,有人在咱们屋子的灯油里面做手脚,明显不是图财就是害命,我不确定他们是不是冲着祖母的,所以才哄着祖母先下山去了,可是我们两个不能走,一旦我们都不在这了,藏在暗处的人可能就要怀疑到祖母的行踪了。所以,暂时先不要声张,我让护卫送祖母下山之后马上就叫大哥过来接我们,你别紧张,一定要稳住,明白吗?”

    她的目光冷静,神情镇定,一字一句,说都逻辑清楚又十分认真。

    周妈妈看着她稚气未脱的脸,那一瞬间竟也是无比信服的,连忙点头:“懂!老奴都懂。”顿了一下,又有些惊慌的一把抓住武昙的手,“呀!那二小姐您怎么没跟着老夫人一起走?万一真有什么歹人动了坏心思,您这……”

    说着,就慌乱了起来。

    武昙道:“没事儿!咱们两个作伴,彼此能有个照应,总之周妈妈你稳住了,一切听我的,我保证,咱们谁都没事儿!”

    周妈妈其实是真的没把人心想得太险恶了,何况这里还是相国寺,佛门清净地,进来偷点东西也就算了,谁还会丧心病狂的跑进来杀人放火不成?

    既然武昙这么说了,她也就不再多想:“好!”

    见把她暂时的稳住了,武昙也总算是暂时放了心。

    横竖这会儿时间还早,她也不多想了,嘱咐了周妈妈两句,让周妈妈先休息,自己也回房打了个盹儿。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武青林最快入夜左右就能赶到,对方应该还来不及动手,她这样安慰自己。

    老夫人这边,马车下山之后,果然是在山根底下遇到了自称霍府的人说要接管马车,并且不由分说的强行就将马车带走。

    陈刚按照武昙之前的嘱咐上前交涉,因为不想把时间耽误在这些无关紧要的人身上,也没动手,直接打开车门给他们看了,让他们亲眼确认车上没有他们要的人,霍家的人自然不敢公然掳劫定远侯府的老夫人,只能作罢。

    此时的内城,武青林被皇帝叫过去,原来确实就是询问江坚之行的一些细节和经过的,后来正好赶上案上有兵部有关改革马政去的提案,他传召兵部尚书和几位在京的将领进宫讨论此事,顺带着也把武青林留下御书房一起商量。

    历来只要只管改革,不管是在兵制上还是其他方便,但凡是涉及到改革,朝堂上就必然不会是统一的呼声,都要分成几派,吵得不可开交。

    这一次——

    也不例外。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