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讨武!(下)(新书求收藏,求推荐,谢谢大家)-《回到大唐当皇帝》


    第(2/3)页

    杜饶是一路跟,一路打探,终于在洛水边上,把黄金劫到手了。

    再晚一步,说不定,这黄金就被送上桓府了。

    他把这事情的来龙去脉,全和李俊老实交代了。

    李俊只觉背后发凉,武三思这个老贼,脑洞还挺大。

    原来,武三思的计划是这样的。

    先伪造一封万言书,号称邺城乡民状告赈济使桓彦范贪墨赈济款。

    估计就是找手下不认识的人,挨个按几个手印的事,根本不会有真正的乡民出场。

    再看这所谓证物,一箱金锭,说实在的,武三思这就是欺负老实人。

    平心而论,这一箱金锭,多了充其量不过五十个,能干什么啊?

    够他武三思过一年的吗?

    要是他武三思为官这些年只贪了这么一点点钱,他都可以说是最清廉的外戚了!

    他这很明显的,就是往桓彦范这样忠正耿直,一辈子没有过贪赃枉法经历的老臣身上泼脏水。

    还把金锭偷偷送到桓彦范府上,强行制造证据,实在是太可笑了。

    “那金锭现在去哪了?”

    “该不会又送回邺城了吧,路途太远了!”

    姚逵憋着一脸坏笑,李俊想想这小子的个性,就知道,他不一定把这东西送到什么地方去了。

    姚逵凑到他耳边,喃喃几句。

    李俊惊道:“我去,你们也太坏了!”

    如若这般,明日朝会上,武三思他是有苦也说不出啊!

    姚逵自从接触此案,心里也不好受,他实在无法理解,为何武三思只靠伪造诉状和一箱金锭就妄图搞倒桓彦范。

    桓彦范可是几朝老臣,又有拥立之功,还有李显御赐的丹书铁券,就这点贪墨事迹,照理来说,根本无法撼动桓彦范的地位。

    他想不通,武三思为何这么有自信。

    而熟知历史的李俊却明白,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

    证据,在帝王的眼里,根本就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是不是想要除掉这个大臣。

    当年,李治搞死他亲舅舅长孙无忌的时候,有真凭实据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