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还将在大宛缴获的战利品,统统分给士兵。 自己就拿了一把宝剑。 结果,坊间舆论造谣说他虐待士兵,导致死伤惨重,出塞十余万,回到玉门关的只有一万多人。 这简直就是断章取义。 确实,跟他回到玉门关的部队只有一万多。 但那是先头部队好不好! 而且,他光是上报给朝堂的立功军官名单就多达一千五百人。 换言之,若真的只剩下一万多人归塞,那这一千五百名功臣哪里冒出来的? 就更不用说,倘若真的损失如此惨重。 即使天子能饶他,汉军各部能饶他?那些失去了亲人的贵族和地主们能饶他? 一次损失十万兵力!? 而且还都是青壮! 真若如此,整个居延和酒泉的边塞军队恐怕都要无人了。 难道现在在居延、酒泉和敦煌的汉军士兵,都是亡灵不成? 但李广利也没有办法。 首先他是统兵大将,长期在外。 十几万大军的衣食住行都要他管,他甚至还得管西域各国的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情,没有功夫在长安和人打嘴炮。 其次,他也不能辩驳。 原因还是因为他手腕重兵,天子能放心他,他自己也不放心啊! 当年萧何都要自污,他现在这个坏名声,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对他也是保护。 所以他也就听之任之了。 不过,他内心深处又是一个很敏感,极有自尊的人。 每次回长安,听到那些闲言细语,他都恨不得提刀砍人。 若再被人栽一个无能、坐视楼兰倾覆,败坏国家大局的罪名在头上,这三人成虎他就真的百口莫辩了! 一念至此,李广利就恨不得插上翅膀,飞回长安,马上去面见天子,请求立刻返回居延来处置楼兰之事了。 可是…… 这楼兰的问题,似乎是一个死结。 怎么解决呢? 李广利一时间也没有辙。 忽然,李广利听到那位张侍中说道:“君候,下官有一个愚见,或能解楼兰困局……” 李广利立刻抬起头,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般长身拜道:“愿请侍中赐教!”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