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功臣列侯和诸侯王们,敢舍得下这么大赌注吗? 答案是不能! 等到太宗从代国入继大统,便吸取高帝的教训,将储君制度进行改革。 一方面削弱了储君的强大吸附力,另一方面,又将刘邦的规矩制度化和常态化。 于是,汉家储君的庶子、洗马、舍人三系统确立。 出于制衡和分权的考虑,也出于当时的政治需要。 太宗将庶子的选拔权,给了太常,将洗马的选拔权给了宗正,将舍人的选拔权给了少府。 以此防止有人一手遮天,垄断储君身边的大臣名额。 同时,保证了储君身边,总能出现人才! 这个改革,被历史证明是成功的。 自那以后,从储君身边,走出了无数名臣大将。 远的不说,当今天子的庶子、洗马、舍人里,就出了汲黯、司马安、郑当时、王卿、公孙贺等官至三公九卿的大臣。 更涌现出了两千石以上、关内侯等大将数十人。 故而储君的庶子、洗马、舍人官,素来被人认为是未来的两千石、封疆大吏和三公九卿的摇篮。 而这些优秀的年轻人、勋贵子弟和贵族子弟,反过来也是储君本身的保险。 除非当朝的天子真的无法忍受储君的胡作非为,觉得这个储君要是登基,刘家就药丸。 不然,他无法轻易下决心,废太子另立! 因为,废一个太子简单。 但废太子的同时,将牺牲掉一大批的优秀贵族子弟和官吏。 先帝废粟太子,就牺牲掉了条候周亚夫,以及无数的优秀青年。 连魏其候窦婴,也差点被牵连其中。 这个制度保证了,刘氏政权,能够最大可能的平稳过渡。 同时,也保证了,刘氏的储君,只要愿意学习,总能成长为优秀的统治者。 作为已被册封的太孙,刘进自然已经在丞相刘屈氂、太常商丘成等大臣的介绍和解释里,知道了汉家储君系统的运作程。 他这个太孙,因为没有先例,所以呢,一切制度和规章,都是照抄的太子制度。 建太孙太傅、太孙少傅,以教文法,立太孙家令、太孙门大夫,以掌内外大小事务。 但重点,还是太孙庶子、太孙洗马和太孙舍人这三个系统。 因为,他们将负担和负责未来的太孙食邑及其具体的行政。 并辅佐太孙,初步学习和熟悉国家事务、法令、政策。 刘进听得时候,自然热血沸腾。 但,事到临头,却乱了方寸。 因为他怕,自己和自己的父亲一样,选人不当,最终酿成郁夷之灾。 那就太悲催了! 所以,刘进对张越道:“孤内心惶恐,不安非常,昨夜甚至做了噩梦,梦见孤所用非人,致宗庙不安,社稷动摇……” “故而,孤请卿来此,为孤建议、臧否……” 张越听着,内心有些莫名的感动,刘进如此信任他,真的是很难得的。 只是…… 张越明白,现在的刘进,已经不是曾经的刘进。 他现在是太孙,未来会是太子、天子。 君王这种生物,掌权前和掌权后,你应该将他们看成两种人。 前者,自然求贤若渴,说不定愿意与你称兄道弟,抵足而眠。 但后者嘛…… 可以参考刘邦…… 其实刘邦还算好的,至少,他念旧情,有人情味,只要不造反,富贵权力都可以满足,朱元璋才恐怖! 整个中国历史上,也就一个刘备刘玄德与诸葛亮,能够始终彼此敬重和理解对方。 所以呢,提前打给自己打个预防针,留一个退路,还是有必要的。 毕竟,老刘家出影帝,这是公认的! 想了想,张越就拜道:“未知殿下,如今可有属意之人?”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