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让赵煦的心情越发的平稳,当然,不是平和,仅仅只是平稳,他在思考,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让旧党大佬在攻讦王洋之时,连新党也来掺和,他王巫山得罪遍了满朝的旧党大佬没错。 可是,对于新党,似乎一直都很报有好感,再说了,新党成员在去岁之时,都尚在大宋的大江南北,根本就没有入朝的机会,他就算是想要得罪那帮子家伙也没有这机会。 不知不觉,赵煦便想到了自己某一次与王洋的聊天之时,所提及的一段话题,那就是,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亲朋道义因财失,父子情怀为利休。 昔日,王安石与吕惠卿师徒情同父子,王安石罢相,他又极力排挤王安石,甚而亲自上书诋毁王安石,这些事情,视王安石为偶像的天子赵煦又焉能不知? 而王洋更是尖锐的指出了,二人为何会同途情谊尽丧,说起来,那就是吕惠卿此人功利之心太重,为了能够成为变法新党的首功之臣,对自己的恩师打压排挤,手段无所不及其。 而不论新党旧党之中,不管是反对变法者,又或者是支持变法者,其实,相当一部份官员,并非是真的在进行理念和道义之争,而不过是利益之争罢了…… 那一夜,二人聊天一直聊到了宫禁,半夜子时之后,天子赵煦这才意犹未尽的回宫而去。 亦是那个时候,天子赵煦明白了,王洋的志向,他亦是一位立志要变革大宋的锐意进取之士,但是,他却又比起其他人更加的理智,甚至可以说,他的思维模式,冷静到让赵煦无语。 他对于现如今大宋冗官、冗费、冗兵的这亦让赵煦越发地明白,大宋,的确到了一个如果不再变发图强,那么很有可能会失去强盛机会的紧要关口。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赵煦不禁想到了之前不久,与王巫山言及变法之紧要与必要时,王巫山所引用的一句古人格言。 此言出自于《淮南子汜论训》,而淮南子虽然成书于西汉之时,但是书中所记载的却是距离大宋一千五百多年的春秋之时的故事。 鲁昭公有慈母而爱之,死,为之练冠,故有慈母之服。阳侯杀蓼侯而窃其夫人,故大飨废夫人之礼。先王之制,不宜则废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