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目光转向RB-《重生狂野年代》
第(3/3)页
这6万亿资金再次从社会生产通路中消失,反而推动了资本市场的更大涨幅,日本政府“饮鸩止渴”般的计划宣告失败。
从87年起,日本国内陷入了全民狂热状态,但是危机的苗头已经初露端倪。
当时,日本国民的购买力随着日元和资产升值而日渐坚挺,而很多产业转移到中国等成本低廉的地区后,商品价格反而降低,这使得日本国民可以购买到更多的物美价廉的商品。
于是,短期内出现了“三赢”的局面:日本国民赢了,代工国家工人赢了,去外国投资的日本工厂老板赢了。
但是,这带来了一个严峻的问题,那就是本土没有转移产业的厂家,完全不是外来商品的对手,短短两三年内,倒闭了无数厂家,这被称为“产业空心化”。
这些破产厂家的工人们收入同样随着下降,收入下降后,这些人只得转而购买更多的进口廉价商品,由此就形成了雪崩效应。
而且,低端廉价商品的市场越来越火爆,渐渐也影响了中高级市场。
原本有钱购买中高级商品的国民,因为失业、降薪以及价格对比,渐渐地也开始选择进口的廉价商品,这再次打击了本土原来的优势产业。
这就是所谓“通货紧缩螺旋”现象,这种现象发展到极致,必然伴随着百业凋敝,消费锐减,从而反过来影响到房地产、股票、汇市等看似火爆的资本市场,如果再加上人口老龄化这个魔咒,到那时就是无可阻挡的大崩溃。
作为来自21世纪的中国人,陈笃对这种现象很熟悉,房地产价格三五年翻番,“p多多”和“某宝”大行其是,不就是这种现象的典型表征嘛。
“难怪当时有少部分有识之士,无数次大声疾呼要控制甚至严厉打压房地产和金融市场,要把资本挤出来以投入到真正的实业中去,要提升结婚率和出生率,要减税,要发展中小企业,看来形势不妙啊”
不过那暂时已经和他没有关系了,他现在要考虑得是如何在日本这具庞大的身体上咬下来一小块肥肉。
“可惜日本资本市场的第一波主浪下跌已经结束了,我只能在第二波中争抢一些残羹冷炙。”陈笃遗憾地摇摇头。
1989年12月,日本资本市场价格达到历史性巅峰。
当时,所谓天皇居住的皇居地块市场价几乎等同于美国全加州地价,而整个东京等同于美国全境,日经指数站上89万点的高点。
但是,起源于87年全球金融危机的风潮终究还是影响到了日本。
从90年第一个交易日起,日经指数就开始渐渐滑落,随后带来了“从众挤出”效应,使得这种趋势越来越激烈,最终形成了不可遏制的大势。
日本政府也没有遏制,他们已经认识到经济中存在的重大致命问题,不仅坐视不管,甚至还通过强行调整汇率和银行利率,主动加重了这次下挫。
到91年这个时候为止,日经指数已经跌去了40,目前点位维持在225万点附近。
而房地产市场更是灾难性下跌,东京平均地价跌去了六成,而且陈笃知道,未来的一年多时间内,这个价格还将下跌一半,也就是说,到92年初,东京地价将一共下跌八成,原先卖100的房子,到时候最多卖20。
日本“失落的二十年”已经展开。
“老板,你要的资料搞到了,花了一万多。”林涛推门进来,把一个厚厚的文件袋放到陈笃面前桌上,随后还是没有忍住,问了句:“老板,我们会选择这个目标吗?”
“之前看到有份资料上提到了,我很感兴趣,先研究一下,到时候再做决定。”陈笃并没有说出实情,这份资料中的对象,其实是他选择的第三个重要目标。
林涛点点头,转向旁边一个坐在电脑前的年轻人,问道:“安森,今天日经指数情况如何?”
这是地道投资招聘过来的新人,今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金融系的俞安华,英文名anson,大家都叫他安森。
安森把脸从屏幕上挪开,厚厚眼镜片后的目光有些兴奋:“今天跌了八十个点,现在点位是22482点。”
“不错。”林涛和陈笃点点头。
由于上次石油期货投机的成功,汇丰这次给了地道投资二十倍杠杆,昨天地道投资在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对日经225股指期货进行了卖空操作。
卖空单总计150手,一手对应10个点,1万日元。
也就是说,日经指数每浮动一个点,这笔单子就会产生将近9500港币的浮动盈亏。
所以地道投资放在汇丰的那笔保证金,也只能承受不超过买入价位1000点的涨幅,对于总数超过两万的日经指数来说,这个涨幅还不到5,就相当于杠杆率。
今天跌了80点的话,地道投资这笔投机爆仓的风险相对来说又稍微小了些,同时也意味着,今天一天赚了75万港币。
80点仅仅相当于05的幅度,假如今天股指暴跌了10,那一天的盈利可以高达2000多万。
这就是股指期货的魅力所在,几秒钟内暴富或者爆穷都很正常!
想到即将展开的第二轮下跌,陈笃暗自满意,打开信封,研究起这份自己指定的资料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