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仙奇筹退路-《大唐官》


    第(2/3)页

    等到明怀义冲入到桐柏时,在此少量活动的淮西兵,见到大批官军精骑到来,吓得急忙自淮渎处的大复山,乘船顺着淮水逃跑,遁回申州义阳而去。

    等到高岳、高固、蔡逢元领着后继兵马赶到时,明怀义等党项蕃落出身的军将,人马正呆在淮水的发源地淮渎庙处。

    随即高岳下令征发附近的民户,连带所有士兵,砍伐桐柏各山的木材,扬言制作木筏和小船,载兵马沿淮水东进,要取申州义阳、钟山、罗山三县。

    同时高岳临行前还写了封信,要郭再贞派人直接送到唐城山处,交给淮西大将陈仙奇。

    所以高岳到了桐柏后,唐城山上营寨里,身披铠甲的陈仙奇也接到了高岳的书信。

    读完后,陈仙奇长吟不语,似乎心事重重。

    身旁的军将们都问,信中到底说了什么。

    “朝廷组建三川、三南两大行营,一在西,一在南,都是来对付我们淮宁军的,现在打了几乎一年的仗,淮西镇也快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了。”

    原来高岳在信中规劝陈仙奇,他说到淮西、淮南自建镇以来,都是忠于朝廷的,不过安史之乱后,李忠臣带着一股平卢军假子(其中包括李希烈)入驻,将河朔胡人的桀骜习气带入进来,才让淮西最终走上了叛逆的道路。而今李希烈的主力孤悬长安城南,其连通淮西的商、邓、唐诸州,随时会被三川行营的大军切断,李希烈回淮西的希望是绝对渺茫的,所以贾耽相公已奏请陛下——只要将军你肯反正于朝廷,便让你接过淮宁军旌节,淮西镇继续保有申光蔡三州不变,朝廷保证不加以征伐。

    另外高岳在信中还称道,这是陈仙奇最后的机会,一旦陛下返归长安城后,这种机会可就不能再得到了,哪怕是淮南节度使陈少游,因先前和李希烈有过暗通款曲之举,马上少不得要遭受严厉的制裁惩罚。高岳还给陈仙奇算了笔账,说申州开元年间有户口两万两千户,而今只剩四五千户;光州开元年间有户口两万九千,而今只剩九千户;而蔡州本是天下的雄州,开元有户五万余,现在残余仅有一半。

    将军你是淮西本土人,何以能忍受李希烈之河朔辈,竭尽申光蔡三州百姓之膏血,驱淮西子弟,行反逆朝廷之举?其中顺逆,还望思量。

    虽然高岳写的是篇劝降的文书,但也很是情真意切。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