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紫宸殿权蟊-《大唐官》
第(2/3)页
凭什么你会策问,会写诗,就是治国的贤才呢?
以致到了后来,凭什么会写八股文,就可以当官治理百姓呢?
凭什么高考成绩优秀,就可以......
论为官才能,这时候确实是有家学的世家子弟占优的,李吉甫就是根据这点而发的。
至于李吉甫骂他为“权蟊”也不全然是单纯意气宣泄,唐朝此刻主体还是个贵族制,在不少世家的心目里,他们是和天子一道治理天下的,这公义有他们的股份在里面,自然不会胡乱行之;而高岳这帮人呢,西蕃认为他们是天子弄臣,国内的李吉甫们则看得更清楚,高岳的权力就来自天子,高岳得宠是因为他能很完美完成天子的构想,高岳从来不对其他贵族世家负责,他只对天子一人负责,所以李吉甫们既看不惯高岳们的扶摇直上,也不认可高岳们的治国理念,高岳而今的形象,已和卢杞有六分相似。
果不其然,李吉甫的奏疏,很快便得到窦参的支持。
矛盾先在银台门爆发,翰林学士陆贽、卫次公哭拜在皇帝面前,称李吉甫的奏疏是要绝天下士子晋身之路。
皇帝还没安慰完毕,另外的学士于公异、吴通玄、吴通微等,则在皇帝面前陈述,翰林院也该讲究“家承”,岂能让那些野狐子混入?
双方是唇枪舌剑,各不相能。
很快,宰执层面也爆发互相的攻讦,李泌居中苦苦调停,也无济于事。
皇帝特意下诏询问礼部侍郎高郢,而高郢回的奏章,完全不置可否。
倒不是高郢性格如此,而是这种划时代的变革,让主持礼部试的他完全懵了。
倒是宣平坊的高岳不慌不忙,他很快就给皇帝递交奏疏,称万事都避不过个“实验”,请给臣三年时间,在凤翔、兴元兴学政,三年后请陛下按照臣之所奏,小试一次,也权当是与李博士的一个赌约。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