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老先生的奏疏,自然会得到无数支持。 区区几天的功夫,就有二十几道奏疏送到了通政司。 身为最勤劳的大明皇帝,朱元璋岂能不知! 面对千篇一律的放弃修墙,全力修路的主张,老朱嗤之以鼻! “一群腐儒,狗屁不通!” 太子朱标心情不错,刘三吾顺利完成了他的嘱托,救了无数人,朱标当然要替老先生说话。 “父皇儿臣以为未尝没有道理,只是人云亦云,未免不妥,可也足见人心所向!” “放……算了,大好的日子,不骂人了。”朱元璋黑着脸,用责备的语气,考问道:“你也去北平巡边过,父皇问你,这边墙有何用处?” “自然是区分华夷,保护大明百姓了。” “哼!”朱元璋哼了一声,“不求甚解!长城边墙,至少有三个作用,其一是预警,长城依山势而建,上面有几丈高的烽火台,若是鞑子入寇,立刻点燃狼烟,可以提醒将士,立刻御敌;其二,是防御,依托数丈高墙,可以抵御小股鞑子入寇,保护百姓安全;其三,那就是发起进攻,边墙宽有数丈,上面能行军走车,若是鞑子入寇,可以迅速集结人马,给予反击。而且在长城周围,还可以建造墩台,仓库,作为囤积粮草军械之用,以支应大军前出大漠,痛击鞑虏!“ 朱标听完老爹的话,频频点头,“父皇真是高见,孩儿茅塞顿开!” 朱元璋更生气了,摇头道“这不是朕的高见,而是有人跟朕讲的!” “哦?那这个人是谁?他有这样的见识,应当重用才是!”朱标傻傻道。 “呸!朕恨不得砍了他的狗头,挂在城门上示众!”老朱脸色铁青,用力敲着书案,咚咚作响! 朱标很晕……从一开始就晕乎乎的,老爹这是怎么了,好像肚子里有一股邪火,是谁把他气成这样? 通常按照老爹的脾气,敢惹恼他的人,不管多大的功劳,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可为何看老爹的样子,拿这个人又没有什么办法。 究竟是谁,有如此本事啊? 朱标满脸好奇。 “你真不知道?”朱元璋怒冲冲问道。 “儿臣的确不知!” 朱元璋用力深吸一口气,随手把一份密报扔给了朱标。 “自己看吧!” 朱标慌忙接过来,展开一瞧,顿时哭笑不得! “怎,怎么也是那小子写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