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册封风波(八)-《医国高手》


    第(2/3)页

    “是,臣之意确是如此。”

    “你们几位呢,大概也是这个意思吧?”

    朱由榔一问,另外几位大学士也都点头应是。笑话,这是圣人之言,难道还会有错?谁又敢质疑?

    “诸位爱卿,读书不可死读书。你们都错误地理会了圣人之言。正确的句读应是这样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朱由榔道。

    众人愕然,怎么还有这种句读之法?不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吗?这种句读之法和理解都传了二千年了,还能有错?

    “圣人一向讲究仁民爱物,整部《论语》绝没有什么民愚或者愚民思想,相反,恰恰是提倡德化政治、顺民应天、开启民智。这句话与前面的连起来,应该是这样的句读:兴于诗,立于理,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的整句话就是说,诗、礼、乐这三样东西是教育民众的基础,一定要抓好,如果人民掌握了诗礼乐,好,让他们自由发挥,如果人民还玩不来这些东西,我们就要去教化他们,让他们知道和明白这些东西的存在。”朱由榔进一步解释道。

    其实,孔子这番话在后世曾经引起巨大的争议,“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这样的句读虽然还是主流思想,但朱由榔却坚定地认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才能完全体现孔子的爱民思想,而绝不是愚民思想。

    当然,他说出这番话来,一时还不能让几位饱读圣贤书的大学士服气。

    所以,他继续说道:“诸位可以查一查圣人之言,可曾有愚民之意?朕以为,自汉重儒以来,历朝历代都是曲解了孔子之意,进而采取了愚民政策,其结果呢,则是民愚,使盲从者众,作奸犯科屡禁不绝,甚至从贼造反,造成朝代更替,循环往返而不绝。孔子提倡德化,而德化的根本则是开启民智,使民明事理,知是非,懂礼仪,则天下何愁不治?”

    “诸位爱卿再想想,为何武人谋反的多,而文人谋反的少?在大义面前,为什么文人慷慨赴死的多,而武人却少?其本质还不是德化深浅之故?”

    朱由榔一番话说完,众人都陷入了沉思。

    是啊,孔子主张爱民,而不是虐民。亚圣孟子甚至说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话,哪一条都没有认为民愚,或者让统治者愚民的意思。

    再一想文武之别,及大逆不道之人,哪一个是饱读诗书的?历朝历代农民造反,都是一人高呼,应者云从,如果百姓知事明理,这种事能发生吗?即便是在饥饿、灾荒、等死亡的威胁下,这种事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但知事理之民肯定不会盲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