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一章 群戏-《从1983开始》
第(1/3)页
许监制在家住了一天,次日回归,继续当自己的折磨王。
拍这帮演员真是太爽了,就像开法拉利一样,轻轻踩下去,速度就给足你。
后世常说某些演员套路化,其实早期都不错。比如陈到明,《寇老西》里演八王,那是个很逗比的角色,但演完康熙就开始端着了。
还有姜闻,年轻时戏路蛮宽,后来把精力都放在导演上,风格逐渐单一,所谓“演什么都像自己”。
摄影棚,大厅。
这场戏讲五人被送到裘庄的第一晚,外加王处长、武田,七个主要人物同框亮相。
群戏啊,最难拍也是每个导演最憧憬的。
由于要表现每个人的性格,分镜头就画了厚厚一摞。陈可新和吕乐研究半天,过来道:“许先生,我想我们还需要一台摄像机。”
“好。”
陈可新得到一个字,回去继续准备。要不怎么说这人容易妥协呢,他发现这里谁最大之后,很快进入角色。
许非给韩三坪打电话,对方亲自押运来一台机器。
整个八九十年代,摄像机都是宝贝。90年代的很多电视剧,还只用一台机器拍摄,两台是富裕,三台是极限,只有央视可以。
组里是两台,现在是三台。
陈可新开始讲:“一会我们多机位拍摄,一个主机位,两个副机位。我一会布置座位,你们先适应一下,把握好空间感,不然容易穿帮。
然后你们演的时候,不要管机器,无论拍到还是没拍到,你都要在人物的状态里。演你们负责,拍我们来做,明白了么?”
“嗯嗯,懂。”
付彪和辛白青连连点头,他们哪见识过这个。
比如拍两个人对话,一台机器怎么拍?先拍一个人说,再拍另一个说,起码要搞两遍。
双机位就是同时拍,三机位更复杂,为了防止摄像机穿帮,各机位比较保守。但优点就是能抓细节,演员不用停顿,表演一气呵成。
《让子弹飞》三人吃饭那场戏,堪称多机拍摄范例。
此刻,未出道的张麻子和汤师爷正跟座山雕交流心得。韩三坪转了一圈,道:“你这场戏得烧掉几十万啊?”
“差不多。”
“三千万打不住?”
“肯定得冒,按四千万来吧。”
牛逼!
刨除补贴的一千万,那也有三千万投入,要九千万票房才能回本。
天下目前的记录是《阳光灿烂的日子》,六千万票房。以《风声》的特殊性,再往上添三千万……韩三坪想想竟不觉有多困难。
“哎,现在新出来一种叫数字摄像机,有没有兴趣搞一搞?”
“没兴趣,我们银幕不行。”
许非摇头,道:“不过我觉得数字是大趋势,如果要更新换代,整个制作、放映系统全得换。
要不北影厂牵个头?”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