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八章 一个亿-《从1983开始》


    第(2/3)页

    时间有限,半小时的见面会。

    很快到最后一个问题,一男子道:“请问陈可新导演,听说您是泰国……”

    “我出生在香港,12岁到泰国定居,但后来的事业发展全在香港,我觉得自己蛮算个香港导演的。”

    “哦,不好意思。我想问问,您可能生长在不同的环境,是怎么理解并拍摄出这么一部充满家国情怀的电影?”

    “呃,有一点很重要,就是人的共通性。当一件感动的事情出现,大多数人都会觉得感动。

    当然你讲的问题也有,在这里我想感谢大陆的工作人员,特别是许非先生。他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让这部电影得以向正确的方向行进。”

    “好的,感谢大家,今天见面会就结束了……”

    人们陆续往出走,现场也有记者,拍了好多照片。《风声》可是社会话题,只要有相关文章,销量都能升上去一些。

    一哥们嘀咕道:“陈可新怎么老提许非啊?”

    “怎么了?”同伴问。

    “他在魔都、蓝鲸都提过,哎哟那个吹捧啊,他自己不是导演么?”

    “不懂了吧?”

    旁边一位同行接茬,道:“据说《风声》从立项、剧本、选角、投资建组,再到具体拍摄,都是许非一手包办。

    陈可新是导演,但现场也得听他的,没看他挂的是监制么?”

    “哦?合着陈可新就是打工的?”

    “可不。听说都是许非在片场镇着,不然那么多大明星,谁肯乖乖听话?”

    ……

    一行人从蓝鲸来,马不停蹄的直奔影院,晚上才找酒店入住。

    吃了饭,聚集到一个大套间。

    巩丽毫无形象的脱鞋,盘腿一坐,抱怨道:“累死我了,没有你这么折腾人的。”

    “我也好累啊!”

    张蔓玉瘫在椅子上,一个劲摇头:“比拍王家卫的电影还累。”

    “我拍了那么多片,还第一次跑这么多城市,大陆果然大。”梁佳辉感慨道。

    “时代变了,懂不懂?你看看你们,巩丽,自以为国际巨星……”

    “滚!”

    “你就算国际巨星也得宣传啊。我已经给你们降低强度了,你问问葛大爷,他宣传贺岁片得跑多少地方?”

    “全国,全国。”葛尤捏着个苹果,不忍提及。

    “其实好莱坞早就有这种形式,1912年的《伊丽莎白女王》就是第一部搞巡回首映(路演)的电影。后来《一个国家的诞生》《音乐之声》也搞过,盛极一时。”

    陈可新在美国念大学,比较了解:“只不过他们更有仪式感,像戏剧表演,整场有序曲、幕间转换、中场休息和结束音乐。

    我们这种,呃,更有效率。”

    “好莱坞现在还有么?”许非问。

    “现在很少了,都是直接送去公映。因为以前讯息不发达,如今他们的宣传、发行体系已经非常强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