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天下之约-《策行三国》


    第(1/3)页

    荀彧再能言善辩,可以掩饰袁绍承制封拜的事,却无法掩饰袁绍企图另立新帝的事。因为刘虞拒绝,甚至放言要逃到匈奴之中也不肯接受,而袁术又严辞拒绝,搞得世人皆知,任何人都掩饰不了。

    袁绍写给袁术的信还在孙策手里呢。

    面对这个问题,他只能保持沉默,而且他也不想为袁绍辩护。若非如此,他又可能主动提这个话题。

    朱儁也没什么话可说。张纮之前写信来,这次又亲自赶到洛阳来,为的就是这件事。张纮力证孙策有异行,无异心,不该是朱儁防范的对象。朱儁一直不肯接受,现在张纮当着他的面指出袁绍才是真正的叛逆,他无言以对,只能推脱身体不舒服,早早退席。

    三人不欢而散,但真正不开心的只有朱儁,张纮和荀彧却是相惜多于对抗。

    出了太守府,一起来到驿馆,张纮主动邀请荀彧一起吃饭,继续闲聊。他又不是朱儁,他清楚荀彧心里想什么。虽说孙策将来未必不会与朝廷对抗,但眼前没有这个可能,既然荀彧想去长安,与他交交底对孙策有好处。

    聪明人与聪明人说话最轻松,他们很默契的避开了谁是叛逆这种高大上却没什么实际意义的话题,而是选择了比较实际的话题。

    相对而言,张纮很轻松。一来孙策的确没有表露过一定要取代汉朝的意思。他做了很多事,但他一直尊崇长安的朝廷。他在南阳的探索的确是在为自己积累实力,但也不妨看作是一种新的尝试。

    一直以来,大汉制度中有很强的分治观念,郡太守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郡之君,汉宣帝甚至在诏书中说:与我共天下者,其二千石乎?孙策没有南阳太守的职务,但他实际上控制着南阳,他在南阳想做什么都可以,只要他不宣布反对朝廷。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种控制当然也是违法的,但今天这形势,严格按照朝廷的法制来说有几个不违法?朝廷也没有新派南阳太守来,等于默认了他对南阳的控制。

    荀彧就没这么轻松了。袁绍屁股上不干净,他擦不掉,也没心情替袁绍擦。

    离开了朱儁的视线,张纮说了更多情况,不仅将南阳的情况向荀彧如实相告,还讲了更多他亲眼所见,或者直接了解的情况。荀彧了解到颍川的现状,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又隐隐有些不安。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