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皮条-《大唐之极品皇帝》


    第(3/3)页

    至于文学方面,李恪心里还真没有什么人,他决定还是请教自己的老师褚遂良和岑文本。

    不过,他想了半天还是放弃了这样想法,他觉得两人跟自己之间现在的关系很微妙,他也觉得没必要再去打扰两人。

    因此,他将目光移向了董伯仁,他觉得自己的这个绘画老师绝对会给自己几个牛人。

    董伯仁还在北王府,现在还没有离开。

    所以,李恪很快就到了董伯仁所住的小院,见到董伯仁,李恪向他说明了来意,董伯仁对李恪此举很赞成,他表示自己可以去学院教书,李恪欣然同意,同时董伯仁还给李恪介绍了一个人,他的名字叫谢偃,是跟董伯仁一同仕隋的官员,李恪仔细一思量,历史上还真有这么一个人。

    历史记载,谢偃,隋末唐初卫州卫县人,著名文学家。

    谢偃仕隋为散从正员郎。

    唐贞观初,应昭对策及第,任高陵主簿。

    贞观十一年,太宗李世民驾兴东都,谷、洛泛溢洛阳宫,昭求直谏之士。

    谢偃上书极言得失,深受太宗赏识,任为弘文馆直学士,后拜魏王府功曹。

    谢偃尝作《尘赋》、《影赋》甚工。

    太宗闻而召见,先为序一篇,言“区宇乂安,功德茂盛”,授偃做赋,偃奉昭撰成《述圣赋》。

    帝悦,赐帛数十匹。

    时李百药工诗,而偃善赋,世称“李诗谢赋”。

    贞观十七年出任湘潭令,卒于任上。

    旧唐书等史籍记载,谢偃有文集十卷,《英公故事》四卷,皆佚。

    与萧德言等撰《括地志》五百五十卷,为唐代地理名著,后散佚,今存辑本数卷。

    《全唐文》第一百五十六卷收其文赋十二篇。

    《全唐诗》第三十八卷收其诗四首。

    《旧唐书·列传·文苑上》和《新唐书?列传?文艺上》有其传。

    除了谢偃之外,董伯仁还介绍另一个人,那就是王绩。

    王绩,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人。

    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

    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丞。

    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

    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

    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

    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

    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

    律体滥觞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际,无功实为先声。

    有了这两个人,李恪现在的底气足了不少。

    李恪知道李泰手中也有不少有才之士,但李恪很清楚李泰的志向,他想著作《括地志》,这些人可是他的左膀右臂,绝对不会给自己。

    还有李承乾太子府也有不少有才学的人,李世民当年为了培养他,可没少请当时名噪一时的大文豪教授李承乾。

    可李恪也清楚,以自己跟李承乾之间的关系,根本不可能。

    所以,在董伯仁的口中听说了谢偃和王绩,有过自己是思索,确定了历史上他们在文学上的地位之后,李恪心里这才轻松了不少。

    他觉得学院里成就高的人有一个两个坐镇就行,主要还是看教授的水平和学生自己。

    离开了董伯仁,李恪就开始让鹰卫去彻查这两人的住址,要是在长安,他想亲自去请。

    要不在长安的话,他就想通过董伯仁写信请他们来并州。

    毕竟,两人都跟董伯仁在隋任官,三人的关系很不错。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