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大炮-《大唐之极品皇帝》


    第(2/3)页

    但是,这短暂的辉煌却在清朝中后期逐渐走向衰落。

    但是,这不能淹没了大炮在明末时,在战场上起到的巨大作用。

    在万历四十七年,明军在萨尔浒之役中惨败于努尔哈赤,精通西学的徐光启在朝中得到迅速启用,他积极向西洋传教士学习关于火炮的知识。

    后金大军主要武力为骑兵与步兵,而此时明朝则拥有新武器―――“红夷大炮”。

    而“红夷大炮”其名称由来,缘自此炮为荷兰人侵扰华夏东南沿海一带时被大量使用。

    这就说明红夷大炮的设计比明代原先使用的“大将军炮”先进许多。

    大将军炮的外形有如大铁管,炮身加上铁箍以防膛炸。

    而红夷大炮的前头管壁较薄,后方管壁较厚,可承受爆炸时的冲击力;炮旁则有两个“铳耳”,可用以调整炮身角度,并有准星和炮门,使射击更为精准。

    在后来明清工匠以铁和铜两种金属铸成最好的大炮,比西方提前了200年。

    而且,“红夷大炮”能如此迅速进行量产,与华夏当时铸铁技术优秀有关。

    在不断的仿造中,明代工匠改进了铸炮技术―――铁心铜体铸造法。

    它巧妙地利用铜之熔点1083c,远低于铁1538c的物理性质,于铁胎冷却后再以泥型铸造法或失腊法制模,并浇铸铜壁。

    与先前的铁炮或铜炮相比,此种新型火器不仅管壁较薄、重量较轻、花费较少、而且较耐用。

    所以,李恪才会重点培养一批冶铁方面的人才。

    可以说,大炮不难造,主要还是在于冶铁技术的发展,是否能够满足制造大炮所需要的材料。

    因此,对李恪而言,冶铁技术的发展极为重要。

    而且,大炮只是另一个方面,除了大炮的铸造,他觉得自己能知道大炮,那就能制造枪支弹药。

    所以,他力求将冶铁技术提高到一定的高度,就是为制造大炮和枪支在做准备。

    而这也是李恪为什么敢肯定,今后他会打下欧洲,他会占领美洲和非洲等地。

    原因很简单,在拥有了枪炮之后的唐军,对上冷兵器时代的任何一个帝国的精锐,都绝对是一场血腥的屠杀。

    至于,是否能够在自己的有生之年能够造出大炮和枪支弹药,李恪一点都不关心,不是说他不关心,而是他不担心这个问题。

    对四大文明古国的华夏,只要按照他目前制定的思路去发展,培养侵略和扩张的意思,将对外殖民当成的一种习惯的话。

    那么在这种利益的驱使下,华夏聪明的汉人绝对能够造成任何自己想要的东西!这的李恪对自己民族的肯定,是他对自己祖先对于科技和文化方面能够取得优势的一种信心。

    他认为,宋朝是科技达到了时间领先水平,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就是政fu没有好好的利用,要真利用了这些科学技术,那宋朝可能会早英国数百年进入工业改革。

    所以,他才会将科技放在南院,以学院的形式培养这方面的人才。

    而他之所以进行被世人多不耻的鸦片贸易,不是为了那几个钱,而是培养一种殖民精神。

    作为一个深知未来民族发展的人,他能在有限的生命里做点什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