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发解试-《被玩坏的大宋》


    第(2/3)页

    我还要检查学生们的早操,就不送你们去考场了!”

    “多谢山长!”直到此时,谢勘等人才放下心来,齐齐的给张俊平深深鞠了一躬。

    “去吧!你们都是参加过多次科举考试的,想来不需要我多说什么,拿出平常心来就好!”张俊平笑着摆摆手。

    古人真是太朴实了,参加工作怎么了?参加工作就不能参加科举考试了?

    后世多少人一边工作,一边参加国考的,这在张俊平看来很正常的事情,他们居然会感到不好意思,居然会如此感动。

    不得不说,这跨越一个多世纪的代沟实在是有些深。

    张俊平站在书院门口目送周敏等学子,谢勘等教书先生提着考篮一同离开,才转身走进书院。

    今天对开封府来说,绝对是一个很重要的日子,陆陆续续从家里离开的书生,在书童或者家人的陪伴下,慢慢汇聚在一起。

    此时天还没有亮,如果站在城楼上往下看,就会看到影影绰绰的,一盏盏灯笼,出现在街道上,然后汇聚成一条灯笼河流,缓缓流淌,直到贡院外面,汇聚成一片灯笼的海洋,甚是诡异。

    开封府是京师,府试也叫发解试,和其他地方上的发解试不一样,要更加严格,直接由皇帝指派主考官,并且是在贡院举行,开封府没有权利组织发解试。

    相比较起来,宋朝的科举考试制度应该是最公平公正的。

    说最公平公正不是因为宋朝最先开始实行糊名制,而是因为宋朝规定,官员勋贵子弟不得和普通考生同一考场考试。

    勋贵子弟要另外进行考试,有官身无出身的低级官员也要另外单独进行考试,这叫别头试。

    而且勋贵子弟,无出身的官员不得中状元,就算是殿试第一名,也只能后退一名,做榜眼。

    这一点,后世国考做的都不如宋朝,后世国考许多参加国考的笔试第一,但是面试却……

    不说了!

    走进书院,其他学子也都已经起来,在院子里排行队,准备开始晨练。

    周敏他们是书院第一批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不仅牵动着张俊平的心,还牵动着其他学子的心。

    这些学子们,在周敏起来洗漱准备去贡院的时候,也都起来了,虽然没有出去送行,但是都站在院子里默默为他们祝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