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宋茯苓那边炕上,到了吃完晚饭后,眼下是一炕的孩子,这几日正在做手工品。 小娃子们帮她做最基础的沙盘底,像过家家一样玩。 不过,宋茯苓在教他们玩的过程中数数,将干草扎进去一小点,就要数一,二,三。 一晚上下来,哪个小娃扎得多,干的好,数的数最多,第二日就奖给谁几颗糖葫芦球。 排名第一的,奖励一串,排名第二的奖励三颗,排名第三的奖励一颗。 雪糕也是。一根雪糕用刀切开,谁厉害谁吃的块大。 偶尔也用点心奖励。 总之,宋茯苓用好吃的吊着这些孩子们。 一是为教他们从小懂得,不能不劳而获,你只有付出了,才会得到想吃的。 你想吃,也绝不是能靠打滚撒娇耍驴就行的。 这方面,进步最大的就是宋金宝。 金宝现在帮他爹干活都问,我帮你把住木头,你会给点啥吗。 就昨天的事,让他爹拎着笤帚撵半个院子,宋福喜:“我奖你一顿揍。” 二是为教他们的动手能力。主要是小娃子们精力太旺盛,玩啥不是玩,帮着干活就当玩了,沙盘的制成能快不少。 三是为了让小娃子们别白玩,锻炼坐的住的奈心,有竞争感,且顺嘴能教的数数,一些朗朗上口的诗歌,宋茯苓都带着教。 宋阿爷:“哎呀,真带劲呀,正在做的这是么?” 宋茯苓告诉他道:“在做英吉利海峡,太爷爷还记得我讲的不?” “记得记得,英霞。你这真得做,要是想靠话本子拉客只讲是听不明白的,就像我,你那个名,简直太多,我得多听两遍,要不都记混,全靠跟前认提醒才能想起来哪是哪。” “那以后我起名简单些,您的意见我接受了。太爷爷,你跟他们一起沾啊?” “中,我也做做英霞,这玩意咋做呀,这个细致劲儿。” 没一会儿,中间隔着火墙的另一半炕上就响起笑声。 小娃子们在叽叽喳喳笑着说:“太爷爷,你又记错了,哈哈哈。” “太爷爷,不是粘这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