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开学第一课-《末日冰原之大道唯一》


    第(1/3)页

    不论是加拿大的萨德伯里陨石坑,还是南非的费里德堡陨石坑,有证据表明都曾引起火山喷发。大规模的火山活动能直接导致许多物种的灭绝。大范围的火山喷发会增加大气层中的灰尘,首先使一段时期的气候持续变冷,然后逐渐导致相应的全球破坏性气候变暖,最后是致命的酸雨。

    人们知道,恐龙是古代一种大型爬行动物,如果中生代末期它们不灭绝,那么处于蒙昧时代的古猿至少没有机会变成现代的人。那么恐龙是怎样来灭绝的呢?科学家们发现,在白垩纪——第三边界沉积层堆积着一层厚约几十厘米的白色粉末,那是地球上极为罕见的氨基酸。

    因此,他们推断:6500万年前一颗直径约10公里的陨石与地球相撞,撞击后的巨大爆炸使大多数恐龙立刻死去,爆炸后的粉末笼罩在大地上空,数年之久,土温骤变,致使恐龙无一幸存,而恐龙的灭绝却给其它新生动物带来了生机,比如哺乳动物的出现,古猿也被迫走出森林。

    陨石促成了人类的产生,由于陨石的影响,促进了生物的产生。进化,发展,但陨石也会带来毁灭人类的危害性。比如没入大西洋海底的古文明大陆大西洲,因为它正处于上面所提到的大西洋巨型陨坑的边上,创造出灿烂的玛雅文化的古印第安人之所以突然失踪,也是因为在他们那里时常有陨石出现

    在不断发展着的今天,身外是个充满神奇的世界,同时也充满着危险。

    曙光学院地下城的教室里,华枫,云梦,白凤等众学员正安静的坐在台下,迎接他们秋季开学的第一课。

    同学们!欢迎你们重新回到教室,下面我要讲的是种非常重要的物质——粒子。老师的声音拉长,以便引起足够的重视。

    粒子    (pa

    ticle),是指能够以自由状态存在的最小物质组成部分。最早发现的粒子是原子电子和质子,1932年又发现中子,确认原子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它们比起原子来是更为基本的物质组分,于是称之为基本粒子。

    以后这类粒子发现越来越多,累计已超过几百种,且还有不断增多的趋势;此外这些粒子中有些粒子迄今的实验尚未发现其有内部结构,有些粒子实验显示具有明显的内部结构。看来这些粒子并不属于同一层次,因此基本粒子一词已成为历史,如今统称为粒子。粒子并不是像中子质子等实际存在的具体的物质,而是它们的统称,是一种模型理念。

    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1911年卢瑟福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继而我们发现了光子,并认为光子电子质子中子是组成物质的不可再分的粒子,所以把它们叫基本粒子        。

    接下来华枫在近乎神由的状态下,了解到更多,包括19世纪末都认为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发现了电子质子和中子后,许多人认为光子和它们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逐渐发现了数以百计的不由质子中子电子组成的新粒子;又发现质子中子等本身也有自己的复杂的结构。从20世纪后半期起,就将基本二字去掉,统称为粒子。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