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丰收-《名校养成系统》


    第(2/3)页

    王新明说道:我前天去县里送货的时候了解过了,今年咱们这红薯大丰收,不值钱,说不来你都不信,批发商收购价一毛钱一斤,那真的是白菜价。而且咱们这这么偏僻,人家收购商不愿意过来。要是我给她们送过去,那说真的还不够油钱。

    大部分初级农产品的价格一向都不会很高,即使销售价格很高,种植的农民也挣不了太多钱,大部分利润都被一层层中间商拿走。而且农产品的价格涨跌幅度很大,一旦市场行情不好农民很容易赔的血本无归,农作物烂在地里都比卖出去强。今年苦山的红薯便是如此,红薯这种农作物价格本身就不会很高,平常年景的收购价可能三五毛一斤,今年红薯大丰收的情况下价格更是暴跌。

    王新明继续说道:说句实话,咱们苦山的这些红薯五分钱一斤都不一定有人要。主要是咱们苦山种的红薯这个品种和质量都不行,现在外面种的红薯都是改良过好几代的产品,又大又红,一个的个头顶咱们苦山的两个。咱们苦山种的还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种的品种,太落后了。

    林平看着窗外排着队送红薯的乡亲们皱起了眉头,他想帮但是此时的他心里也有些为难。一旦忠国希望学校收购红薯的消息在苦山里散播开来,那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乡亲把红薯送到学校里来,而听王新明的说法,苦山的这种红薯根本卖不出去,那就只能积压在学校手里。

    到时候,学校可能直接就被红薯包围了。

    林校长,您倒是给个话,您说怎么收还是不收?王新名有些着急的问道,收呢,我就让他们把红薯留下,然后五分钱一斤,不收呢,就让他们再拉回去。

    看着那些焦急等待和用期盼的眼神看向这边的山民们,林平想了想下定决心说道:收下吧。

    林平心里想明白了一件事:忠国希望学校校办产业的本质就不是纯粹的商业,而林平也清楚的知道自己不能成为一个慈不掌兵义不掌财的商人。

    忠国希望学校校办产业创办的初心就是要帮助苦山的父老乡亲们。挣钱是基本的产业运营目标,但挣钱不能成为忠国希望学校校办产业的唯一目的,如果忠国希望学校校办产业存在的目的只是为了挣钱,那它就失去了它创立的意义。

    对于忠国希望校办产业存在的意义来说,创造社会效益比创造经济效益更重要。

    于是,王新明下去宣布林平的决定,可以收购红薯。山里的父老乡亲们一个个高兴的不知道说什么好,纷纷夸赞林平和学校,虽然红薯的收购价格很低,但是他们仍然很感谢学校。他们有些人去过镇上卖自己的红薯,他们也清楚的很他们的红薯很难卖出去,现在学校能收购这些红薯就是一件大好事。

    王新明一边收一边说道:以后尽量不要往学校送红薯,留着喂猪喂鸡也比卖红薯强啊,鸡蛋现在学校收多贵啊,一个鸡蛋都能顶十多斤红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