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三百两黄金!-《明末第一枭雄》
第(1/3)页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双方的关系越来越亲密,犹如一家人一般了,眼看着时机成熟,李主簿决定摊牌了!
“贤弟年纪轻轻的,却是满腹经纶、才华横溢,日后必能通过科举入仕,高居庙堂之上,就是入阁拜相、封妻荫子,也是大有希望啊,这一杯酒吗,就恭祝贤弟,早日金榜题名、飞黄腾达,请!”
“多谢兄长吉言,请!”
一杯美酒下肚,李主簿挥了挥手,三名姨娘停止歌舞,躬身退了出去,大堂内的气氛随之肃穆起来。
“唉,贤弟有所不知,我李家也是官宦世家,祖上曾经出过尚书、侍郎、知府这样的高官,可惜后世子孙无能,致使门庭逐渐的衰落了!
愚兄少年之时,也曾头悬梁、锥刺股,苦读四书五经,希望通过科举入仕,重新光大门楣!
可惜天资有限,一连数次参加乡试,全都名落孙山了,如今年过四旬,精力大不如前,就算继续考下去,只怕也是希望渺茫了!
只好寄希望于五个犬子身上,那知他们也都不成大器,至今连个童生都考不上,又如何光大门楣呢,日后到了九泉之下,我也愧对李家列祖列宗啊,呜呜!”
李主簿诉说着家史,说到了动情之处,竟然嚎啕大哭起来,涕泪横流,衣衫尽湿!
“爹呀,儿子们不孝,让您老人家失望了,呜呜!”
“子孙无能,门庭衰落,无颜面对列祖列宗啊,呜呜!”
……
五个胖子也加入了二重奏,或是顿足捶胸,或是以头触地,哭的一个比一个伤心。
李家父子如此痛哭,一半是做给薛羽看的,另一半也是真伤心了!
大明朝的科举考试太难了,称之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那是一点也不夸张!
首先你得家境优渥,才有读书的机会,因为大明朝的务农、打工率是95%左右,有能力脱产读书的人口不到5%,你若投胎不好,生在了贫寒之家,这一关就过不去。
只有殷实人家,才有能力培养子弟读书,进而走上科举之路,第一关就是考童试,又分县试、府试、院试,全部闯关成功者,可以获得‘秀才’称号,而秀才的录取率仅为百分之一!
换算过来,大约两千个人里面,才能出一个秀才,妥妥的地方学霸!
之后是三年一次的乡试,也就是省一级的考试,通过者成为举人,成功率大约百分之二!
换算过来,大约十万人中出一个举人,绝对是精英中的精英,平均一个县里面,能有两三个举人就不错了。
接下来,举人们进京参加会试,也是三年一次,每次录取一两百人,通过则为贡士;最后还要到皇上面前再考一次,称之为殿试,前三名就是中国人最熟悉的状元、榜眼、探花,余者赐进士、同进士出身!
其中,乡试第一名为解元,会试第一名为会员,殿试第一名为状元,如果有那个幸运儿,能把三项桂冠都收入囊中,就是传说中的‘连中三元’了!
自从有科举以来,历经唐、宋、辽、金、元、明六朝下来,有幸连中三元者,也不过区区十四个人罢了!
不客气的说,科举考试之难,就像是一场地狱闯关游戏,只有集大智慧、大毅力、大气运于一身的极少数幸运儿,才能走到胜利的终点!
余者都倒在了一座座难关前,三场辛苦磨成鬼,两字功名误煞人,便是最真实的写照了!
李家的祖坟上,又没长出蒿子来,子孙考不中科举,也是正常之事。(没有蒿子这一点,薛羽可以证明!)
如果考上了,那才是不正常呢!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