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关于文字的讨论!-《明末第一枭雄》
第(2/3)页
要想在这个空间生存,就必须学会使用毛笔、写繁体字,因此薛羽坚持练习着,相信自己一定可以练出一手漂亮的书法!
不过吗,繁体字太难书写了,不禁让他想起了,原来空间学的简体字,不经意的感叹了几句!
说着无心,听着有意,李岩不禁脸色大变,频频的摇着头:“羽哥此言差矣,文字者,先贤所造,祖宗所传,我华夏千古文明皆蕴含在这字里行间,又岂能随便的更改呢!”
……
“文字为何不能改呢,三代以前,古人在动物骨骼、以及龟甲上刻字,可以称之为甲骨文!
商、周时期,在青铜器皿上铸字,可称之为铭文!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因不相统一,而形成‘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情况,秦国用大篆,六国亦各有文字!
甲骨文、铭文、大篆、小篆……皆是我华夏文字,可其书写方式,却有着天壤之别,字数从少到多,结构却从繁到简,这不就是更改祖先文字吗?
若是祖先因循守旧,文字一成不变的话,岩弟就不是手持毛笔写字,而是拿着一把小刀,在乌龟壳上刻字了,刻的还是鬼画符一般!
因此上,文字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易记易写,有利于开启民智,传播我华夏文明,改一改,又有何妨呢?”
薛羽写毛笔字不行,可说起文字的历史来,那就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了。
这些知识点对后世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可对于李岩来说,却无异于一场精神大地震!
震的他目瞪口呆,脑海中一片空白,而后又生出许多疑问:“请问羽哥,既然文字一直在简化,为何秦朝以后的文字,却没有太大的变化了呢?简化文字,有利于天下苍生,为何秦汉、隋唐、宋元以来,没有那位大儒贤士,对文字进行简化呢?”
“这个问题吗,就比较复杂了,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咳咳……说了半天,真有点口渴了!”
“羽哥,稍等,我这就去泡茶!”
为了满足求知欲,李岩立刻行动起来,点燃了红泥小火炉,烧水、沏茶,还亲自给端了过来,殷勤的不得了呢!
薛羽连喝了三杯,这才慢慢的讲述起了,文字简化的历史,以及中间出现的问题……
夏、商、周时期,实行的是分封制度,在中华大地上有无数的大小诸侯国,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习俗、文化,以及属于自己的文字!
那个时候,同一个字,可能有几十种、甚至上百种不同写法,彼此又互不相认,交流起来非常困难。
不过吗,有一弊,必有一利!
文字的写法繁多,其变化的空间也大,同样一个字,由不同的人书写,可能多写两笔,也可能少写两笔,进而衍生出一种新的写法!
反正文字没有统一的标准,谁也不能说,新出现的写法就是错的,只能说又多了一种写法!
人都是有惰性的,一个字能少写两笔,就决不会多写两笔,因此随着写法不断变化,文字结构也在逐渐的简化,认识、书写起来也就更容易了。
之后始皇帝横空出世,兵吞六国,统一天下,进而统一了度量衡、统一了文字!
从此以后,全国各地的百姓们,固然生活习俗,说话口音有异,却使用着同一种文字,交流起来毫无问题,国家随之凝聚成一个整体,想分也分不开了!
始皇帝统一文字,固然是功德无量的事情,可是有一利者,也必有一弊,文字有了统一标准,其变化性也就减小了。
比如一个‘馬’字,爷爷写是十笔,儿子写是十笔,小孙子写肯定还是十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