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 亲政-《贞观俗人》


    第(2/3)页

    “散骑常侍太子左庶子黎阳县公于志宁拜见太子!”

    “散骑常侍、崇贤馆学士、太子左庶子南阳县侯杜正伦拜见太子!”

    “散骑常侍、国子祭酒、太子右庶子曲阜县子孔颖达拜见太子!”

    “散骑常侍、太子右庶子、彭城县子令狐德棻拜见太子!”

    “散骑常侍、太子少詹事、虞乡县子张玄素拜见太子!”

    “散骑常侍、太子少詹事、安平县子李百药拜见太子!”

    “检校太子左卫率、临清县公苏烈拜见太子!”

    “太子右卫率、丹阳郡公李客师拜见太子!”

    ······

    一个个东宫官属上前拜见,场面盛大,东宫班子配备十分齐整,堪称一个完整的小朝廷。

    詹事府、左右春坊、以及家令寺、率更寺、仆寺三寺,以及太子左右卫率等统兵六率以及左右监门率府等不统兵四率府。

    此外还仿皇宫的六尚设立了太子内官三司三掌。

    在李世民的不断加强下,东宫各机构不仅仅是教育储君和服务太子的机构,同样也是一个有着强大执政能力的小朝廷,除了规模小点,其职能上,完全是仿照中央朝廷的三师三公,三省六部九寺五监一台十二卫的设置来的。

    仅仅是有品级的官吏,有正式编制的就有两千二百五十人左右,这还没算上大量低阶的杂役,以及东宫的兵士等。

    左春坊下还有司经、典膳等六局,还有崇贤馆。

    东宫拥有的最大权力,便是当皇帝出巡或生病、征战等情况下不能亲政的时候,由太子理政,代表皇帝决断军国大事。

    大唐最早的太子监国,是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后,实际夺得大唐最高权力后,李渊被迫下诏让李世民以太子身份监国摄政。

    而到李世民出巡洛阳期间,李世民也让承乾留守长安监国。

    在李世民为太子监国期间,是以东宫官属为处理全国政务之官员,采用的是太子系统的公文格式向全国发文,并在东宫临朝听政。

    太子发文称令,而不称诏敕。

    李世民对承乾的监国,虽不是如李渊一样被迫,但也是有意培养东宫,故此他先后为东宫配齐太子舍人,又在右春坊下新设太子司议郎,如门下省的给事中。

    又置太子司直,如御史台御史大夫、中丞。

    甚至连东宫平时的公文格式都有详细规定,完全仿朝廷中枢行文格式,凡是处分论事之书,皇太子并书令,詹事、太子左右庶子以署姓名,宣、奏、行、书案书日。

    另外皇帝还特别设立制度,当皇帝在外,诏令太子监国之时,京师留守政事堂宰相或三省六部高官,则例兼东宫官职。

    比如李世民若要出巡,诏令承乾监国,则除随驾的宰相重臣,留守的高官会临时授一个东宫兼职,比如加太子三少衔,或检校詹事、庶子等职,与东宫官属共同配合辅佐太子。

    太子监国之时,全国最高权力机构不再是政事堂,而是政事堂与东宫共同主持决策,尚书省与詹事府共同决策。

    原本由皇帝批复的公文等,通通转由太子批准。

    在上次皇帝率百官就食洛阳的两年里,虽令东宫监国,可那时承乾还没有加冠元服,故还不能算是真正亲政,政务主要还是由留守的宰相们处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