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殿试-《我真是大昏君》
第(2/3)页
……………
看着激动兴奋得七嘴八舌胡表忠心的武进士,这般文进士有些发蒙。
有的心中腹诽:连朝廷礼仪都不顾,乱七八糟,合该你们落榜考不上。也就是圣上宽容,没有降罪。
朱由校却不以为忤,笑着连连点头。毕竟这是他事先让人偷偷交代过的,随便说,朕不怪罪。
看说得差不多了,皇帝抬起手,殿内立刻安静下来。
“殿试策论乃朕所出,考众卿的经世济用之学。”朱由校说完,冲着主考官孙承宗点了点头。
孙承宗立刻躬身施礼,上前宣读圣旨,策问的题目也包含在了制诰内。
宣读完毕,众贡士依次入座,考试用的案桌在前一天已有光禄寺官员摆放好,准备就绪后执事官开始发放策题、答卷纸,就可以开始答题了。
武进士们则退至偏殿,解甲答卷,题目却又不一样。
答策论题,就象写议论文,既要能对论点进行阐述,并以此为中心发散思维,或分析一下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再联系实际,说出自己的主张和见解。
朱由校出了三道题,由文贡士们任选其一,分别是有关开海禁、收赋税和整吏治。
武进士们则只能两题选一,一个是辽东战守,二是军队改革。
其实这都是简单描述,试卷上自然有涉及题目的一些资料以供参考。比如关于收赋税的,便举了一条鞭法的例子,利弊也都罗列出来。
殿试的时候,皇帝通常只待一会儿便退场。毕竟考试时间是一整天,有答得慢的,还让皇帝等到太阳落山不成?
朱由校也是如此,但他却坚持到了中午。期间他一本一本地阅看奏疏,还有提前交卷的,他兴之所至,让人取过来先阅看了一遍。
朕亲自监考,还有能提前交卷的,这心理素质,不错哈。
据说在宋朝刚开始科举时,殿试中还没有只排名不淘汰的规矩。
而殿试时,太祖赵匡胤可能是看人不多,便决定当场定名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