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七章 皇太极不简单,静观其变-《我真是大昏君》


    第(2/3)页

    老板拿着账本,写好一个个价格签,嘴上吩咐着,让英子和阿桃都贴好。这就准备停当,可以开售了。

    老妇人打量着商品,目光很快就投注到一尊瓷制的观音像上。

    “大娘,您要买这个?”阿桃也注意到了,赶忙询问。

    老妇人赶忙摆手,“可不敢乱说,那是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要说‘请”。”

    哦,阿桃悄悄吐了下舌头,真不敢乱说了。

    看了看价钱,老妇人不犹豫,掏钱“请”了。然后珍而重之地捧着出店,嘴上还嘀咕着“观音大士最灵验,保佑我儿刀枪不伤,平平安安。”

    阿桃目送着老妇人走远,不禁有些感慨地说道:“当兵虽然有钱,可也太危险。”

    老板抬头嘿然一笑,调侃道:“那就等平辽之后,不打仗了,当兵的也不危险了。”

    那得等几年哪?阿桃眨眨眼睛,不理这个曾跟她在工钱上讨价还价的坏家伙。

    英子盯着货架上一个装护身符的香囊出神,编织得可漂亮,不知是哪个地方的姑娘竟有如此巧手?

    应该买一个,再去求个平安符,送给他戴。

    就是不知道作为员工,能不能给再便宜点?看了看又拿起算盘的老板,英子有些犹豫。

    员工能不能享受内部优惠价,是一个乡村女子的心思。

    而此时的朱由校,则刚刚接到毛文龙、苟真怀的加急密奏,陈诉的是朝鲜政变易主的消息。

    虽然毛文龙和苟真怀也不确定新即位的朝鲜国王是何倾向,连政变的经过亦是不甚了解。

    但二人还是表达了相同的意思,就是以朝鲜国主是否“通奴”作为行动的依据和标准。

    对此,朱由校也是赞同的,也明白毛、苟二人的担心。

    因为,按照封建纲常和大义名份,李倧的政变行动确实是“以臣篡君,以侄废伯”的篡位谋逆。

    光海君李珲可是经过明廷册封的合法国王,就算李珲有罪,正确程序也是先由太妃上奏明廷,再由明廷定夺其废立。

    而李倧不经明朝许可就擅自取代李珲,往大了说,等于挑战了明朝的权威。

    如果现在没有建奴作乱,朱由校完全可以“声罪致讨,以振王纲”,来显示宗主国的威权。

    但平辽正进入到关键时期,朝鲜又是四方布置的关键一环,还真不能这么草率行事。

    要知道,朝鲜军力虽弱,不能对建奴构成大的威胁。但对于封锁围困建奴能否成功,却是相当重要。

    毕竟是数百万人口的国家,有着建奴所不具备的农耕体系。粮食虽不富裕,老百姓很穷,可真的倒向建奴,还是能缓解建奴的物资匮乏的困境。

    森林法则,还有实用主义,是朱由校所要禀持的外交两大法则。

    既然形势需要,如果李倧亲明仇奴,那承认他的王位,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至于朝中的大臣,迂腐者是有,但能实事求是、灵活变通的也不少。

    想到这里,朱由校命宫人召孙承宗、李起元、毕自肃和陶朗先入宫觐见。

    先跟亲信臣子打个招呼,或者做些说服工作,等到消息确实,也好有个应对。

    在朱由校看来,这并不是什么大事。因为历史上朝鲜一直亲明,直到被后金两次大规模入侵,才被迫屈服。

    而朝鲜被后金征服,大明也要负上不可推卸的责任。作为老大,不能保护小弟,还有什么脸指责人家不忠诚?

    既然已经知道了事情的结果,朱由校便开始琢磨,如何在这次事件中,获取更大的利益。

    对于朝鲜的军力孱弱,朱由校一直是瞧不起的。但要提高朝鲜军的装备和战力,又是让他很纠结的一件事情。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朱由校要说对朝鲜完全放心,就只能说他的心太大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