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发现疑点-《太虚传记》
第(2/3)页
唯有内外结合,修内于表,静动相持,方能虚张有声,力抜志沉。
吴行风之所以提拔愣头青,就是看到了此人内外有度,善于思考。
世人普遍认为,懒惰只是身体上的,却不知思考上的懒惰,更加要命。
一个不能独立思考,往往成不了大事。
思考是人类的天性,失去思考,便失去人性。
通过询问,愣头青是大荒南边的一个小部落首领的儿子,此人名叫拓跋光,年纪十七,父亲叫拓跋显。
由于族中只有二个勇士,修为不过深红。
经过族内长老商议决定,让他混在此次讨伐六道门的大军中,见机行事,盗取丹药,巩固部落实力。
吴行风对拓跋光的诚实给于嘉奖,并赏赐了几枚补气丹药。
次日。
骊山老道来报,又有一部分人聚结在山门,人数有三百多。
这三百多人不是来闹事的,而是来投靠六道门的,吴行风让骊山老道自行处理,他只有一个要求,如果是来避难的,自带伙食。
骊山老道听后,眼中发光,这也是他颇为无奈,想要汇报吴行风却又不知如何开口的事,看来吴行风早就知道六道门的那点粮食不够吃的。
经过严格筛选,三百多人里,有一半是来躲避仇家追杀的。
对于这些人,骊山老道根据吴行风的指示,进行了妥善安排,在鸿蒙殿两侧的东西山腰修建了几百间木屋,用来供这些人居住。
但只提供住所,不提供伙食,并且还要轮流扫地,太极广场能同时容纳上万人,面积巨大,打扫起来需要数十人同时进行。
如此一来,解决了部分粮食问题。
未时,吴行风叫来拓跋光,将他的意思带回族里,把他们的部落迁到云阳山一带,找个空地让他们耕种米粮,负责六道门的后勤工作。
一来可以为部落提供庇护,避免其他部落侵扰。二来也能解决部落粮食问题,还能与六道门结下深厚友谊。
令吴行风没想到的是,不到三天,拓跋光便带着他的族人来到了云阳山地界。
问过之后,吴行风才苦笑不跌,原来拓跋光的部落,人口一共才七十多人。也难怪说走就走,这令吴行风大感失策。
不过七十多人要是全部种地,六道门的伙食便能解决。
为了确保此事能顺利进行,吴行风亲自在浮云山与云阳山交界处辟了一百多亩的土地,供拓跋部落耕种生活。
六道门经过这段时间的吸收,门人数量达到了六百多人,骊山老道做为六道门的掌门,忙的焦头烂额,反倒吴行风清闲无事。
吹着微风,赏着美景。
吴行风来到后山紫竹林,听苏媚儿汇报,当日黄起儿就是在这里找到的。通过此前黄起儿一招杀了秃鹰男子一事,吴行风就对黄起儿产生了疑惑。
紫竹林不大,不到一亩,却有清泉汩汩,鸟兽啼鸣。
游走其中,身心清明,疲惫顿消。
在一处古井旁的青苔上,有被人踩踏过的痕迹,根据鞋印该是黄起儿留下。
细微观察,黄起儿当日所站的朝向,是东面,东面是一处悬崖峭壁,有百丈之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