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平凡苦难》


    第(2/3)页

    “是啊,你也想搞吗?一个补助1200块,自己把化粪池搞好,卫生间搞好,叫村干部看过,申请上去,钱到时候会打到卡上。”

    “想啊!不然家里连个卫生间都没有,有这么好的条件,干嘛不搞一个。自己生活得更舒服一点,政府还有补助,看来政府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可不是口号,都是实实在在的干货……”

    回家后曾仕湖自然是交代了妈妈,叫“半仙兄”有空就慢慢挖,挖个大化粪池,不懂的就请师傅,不管花三千五千都搞一个卫生厕。

    再说一个比较难以启齿的话题就是,曾仕湖他们年轻一代实在难以忍受上厕所时蹲那两块板。以前的厕所夏天苍蝇满天飞,其污秽肮脏不可言表。曾仕湖在家时,除了迫不得已的情况,基本上都是跑后山草丛里拉野屎,不是不讲卫生,而是那种厕所实在让人屎都难拉得出,十几年后说出来,也许人们听了觉得低级趣味,不登大雅之堂。但当年政府补助推动农村卫生工程的改变,虽然只是一点小小的进步,却见证了当年农村卫生环境的巨大变化。

    也是从那段时间以后,农村的道路,逐渐搞成了硬化的水泥路,而不再是一下雨粪水,泥水到处流,天晴苍蝇满天飞,牛粪猪粪堆路边的“烂泥路。”路边不再有那种在300米之外就能闻到异味的传统厕所。

    n年之后的曾村,走在不算宽阔的村间小路,路边的小洋楼各竟其美,路边的桂花树十里飘香,曾村的大晒坪被扩建改造成了村民游玩的小广场,小朋友玩的滑滑梯,乒乓球台,篮球场,各种健身器材一应俱全。广场,路边都装上了太阳能路灯,村上的大妈们劳作之余,晚上还扛出个大音响跳起了刚从城里学来的广场舞……

    歌舞升平,欣欣向荣,幸福生活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中国人民的勤奋劳动取得的,是党和政府无微不至的关心农民们的各种生活方方面面取得的……

    曾仕湖回家后,没着急出来,他想在家多玩段时间,反正是辞职再找工作的,也不急这十天半月。

    他又请了上次借钱给他,送他去医院的几个兄弟叔伯们吃饭。虽然以前请过一次,但那是人家拿礼物来看望他出院后回请的,这次是曾仕湖纯粹想表示一下感谢,那次生病仍然让曾仕湖心有余悸,记忆尤新。

    这天,曾仕湖请了他叔叔曾则伟,伯伯曾则起,堂哥曾仕义,曾仕浩,还有白仕连,白德赣和白德雷来家里吃饭,因为他出去是白世连借的钱,如果不是那两千块他和仕强在那好靓珠宝厂还真混不下,虽说钱都早已经还了,但做人要饮水思源,别人帮了自己,肯定要记住。

    白德赣还带了他那一岁多的儿子一起过来,这小伙就叫两年前曾仕湖在他还没出生时就取的名字:“曾知辉”。曾仕湖见这个小伙眼睛扑闪扑闪的现着灵光,就知道自己当年的判断没错,果然两个智商都不够夫妇,生出的却是智商足够的子女,看来“遗传与变异”,一定要辩证地看。

    “辉辉,过来,叔公这里有香蕉哦,苹果也有,你要吃什么!”

    一岁多的曾知辉还在他爷爷的怀抱里,有点怯生,眼睛看着曾仕湖手中的香蕉,有点怕,不敢过来拿。

    “辉辉不怕,过去叔公哪里,没叔公带你爸出去砍树,你都还不知道在哪里呢?你名字还是叔公起的呢!”

    可能是得到了爷爷的鼓励,也可能是抵御不了香蕉的诱惑,小辉辉脚步蹒跚地走到了曾仕湖面前,接过香蕉,又马上跑到了他爷爷的怀抱里,开心的吃了起来……

    “来,辉辉,虽然叔公没钱,也给个小红包你,因为我过年没回家,算是过年的利市吧,快长快大!”说完曾仕湖拿着早准备好的红包,走到小辉辉面前,放他口袋里……
    第(2/3)页